2021年,鋼鐵、船舶兩行業通過加強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抵御了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等風險。今年以來,受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影響,經濟穩增長及穩產業鏈壓力加大。為鞏固已經結成的長期穩定合作關系,促進兩行業平穩健康、高質量發展,由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船協)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鋼協)主辦,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南通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協辦的2022年船企—鋼企合作協調對接會于11月2日在江蘇省南通市召開。
中鋼協副會長駱鐵軍、中船協會長郭大成、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王鳳海、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二司調研員陳穎濤到會講話,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處長程夢瑋致歡迎詞,中鋼協總經濟師王穎生、中船協副秘書長譚乃芬主持會議。
駱鐵軍在講話中表示,一年前,在常熟召開的第一屆會議雙方反響良好,會后形成的“常熟會議精神”,對船舶用鋼保供穩價、保障鋼鐵及船舶行業平穩健康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此次船企—鋼企對接會,是對“常熟會議精神”的傳承與延續,是新發展階段進一步深化上下游合作的不斷拓展。
他提到,二季度以來鋼鐵行業運行呈明顯下行態勢,三季度期間連續三個月全行業出現虧損,前三季度利潤大幅下滑71%。全行業對中國鋼鐵所處市場環境變化的長期性和必然性有了更加現實、更加清醒的認識,自律限產的輿論氛圍和共識正在逐步建立,市場高壓催生的一場行業變革正在展開,對新市場環境的適應性正在增強,為應對市場沖擊所采取的措施正在顯效,經營效益已出現逐月轉好的趨勢。中國鋼鐵行業有條件、有能力以更好的姿態走出這波市場周期。
他表示,鋼鐵和船舶形成了緊密的協作關系,如何克服外部因素的影響、保障行業合理利潤率是兩個行業共同關心的議題,也是共同努力的方向。兩個行業更應該著眼未來,繼續深化合作,加強產業鏈合作,探索建立長期穩定的上下游合作機制,在新技術開發、產品推廣、標準制定等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結成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另外,兩個行業要做好船板質量分級工作,推動產品的品質化、差異化競爭。“希望鋼鐵、船舶上下游供需對接模式可以固定下來,形成機制化,成為上下游產業鏈合作的典范。”駱鐵軍強調道。
郭大成在講話中表示,2022年船舶行業依然延續了去年以來的上升勢頭,取得了一些新的成績和亮點。一是國際市場份額保持領先,骨干船廠競爭力增強。二是高端船型取得新突破,綠色船舶多樣化發展。1—9月份,我國新承接大型液化天然氣(LNG)船36艘,占全球總量的27.7%,取得了重大突破;三是國內配套產品應用加速,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性增強。“船用高端鋼材國產化水平顯著提升,大型集裝箱船用止裂板全部實現國產替代,化學品船用雙相不銹鋼國產化率由不足50%提高至90%以上。這也是船舶、鋼鐵兩行業協同發展的重要成果。”他強調道。
他同時提醒道,市場形勢瞬息萬變,要未雨綢繆,早做打算。一是高度重視宏觀經濟變化下的市場風險,二是高度重視任務飽滿情況下的履約風險,三是高度重視市場理性回歸后的需求縮減風險,四是高度重視造船產能擴張沖動的過剩風險。
結合此次船企—鋼企對接會,郭大成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樹立風險中性理念,加大上下游產業鏈協同合作。二是認清形勢積極應對,推動兩行業逆周期合作發展。三是推動深度融合發展,加強高端產品研發和推廣。四是搭建服務平臺,匯聚行業力量,聯合上期所開展各類專題性座談會,助力高質量發展。
王鳳海在講話中表示,中船協、中鋼協在推進我國海洋強國戰略、制造強國戰略、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今年以來,在市場價格波動明顯的情況下,上期所多措并舉,堅持市場化、法制化理念,助力相關實體企業穩產、保供、穩價,獲得市場相關各方認可。未來,上期所將更好發揮風險管理平臺功能,與中船協、中鋼協、廣大鋼企和船企密切合作,形成更大合力,共同促進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助力行業企業平穩發展。
陳穎濤在講話中對船企—鋼企對接會的模式給予了高度肯定。他表示,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更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合作與協同創新。行業協會的凝聚力、公信力、號召力,充分表現了一個行業的發展和成熟度,此次船企—鋼企對接會還請來了上期所等金融機構的參與,這種行業合作、產融結合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新的高度。
程夢瑋在致辭中表示,江蘇是全國船舶海工產業第一大省,南通依托船舶海工產業,成功入選全國首批、省內唯一的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城市。當前,江蘇省船舶海工企業正全力向高端領域邁進,大型LNG船的訂單取得突破,24000標箱大型集裝箱船、9000車位的汽車運輸船、第四代風電安裝平臺等高技術船舶、高端海工裝備訂單,為兩個行業的深化合作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期待船舶行業、鋼鐵行業進一步深化合作。
優質優價是船企和鋼企的共識,鋼板質量能力分級是促使這一目標達成的有效途徑。會上,中國鋼研數字化中心主任蘇航教授介紹了船舶與海工用鋼板質量能力分級團體標準暨聯合發布情況。
去年,兩協會共同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協同合作,其中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雙方通過市場的方式有效化解了價格波動對企業正常生產的影響,得到了兩行業企業的廣泛認同。今年的對接會繼續擴大這一優勢,舉行了16場簽約儀式,中國船舶集團物資有限公司等7家船企同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等8家鋼企簽訂了長期采購協議。
同時,中船協與上海期貨交易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運用市場化辦法引導供應鏈上下游穩定原材料供應和產銷配套協作”的要求,在套期保值培訓和實操、新品種研發、行業發展研究等方面開展全面交流與合作。
摸清供需環節的堵點、斷點、難點,產業鏈協同方能有的放矢。為此,會議專門設立了雙方企業座談交流環節。針對船企普遍關注的船板質量穩定性、特殊鋼材尤其是“卡脖子”產品研發、加工配送提高供貨效率等問題,鋼企做了回應并提出了解決建議。雙方一致認為,加強交流溝通是提高效率、保證效益的雙贏之舉,智能制造與綠色發展是市場的必然要求與機會所在,創新、改善合作方式,倡導前期介入與個性化服務,將是雙方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圍繞船舶—鋼鐵產業鏈上的一系列焦點問題,會議還安排了專題報告。北京鋼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灝介紹了2021年船舶與海工用鋼板質量能力分級結果,助力船舶和鋼鐵企業達成優質優價。在船舶行業以精益管理和智能制造受到關注的南通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上田尚央從智能制造對造船板的要求的角度,向鋼鐵企業提出了建議。中鋼協市場調研部副處長湯宏雪、中船協統計信息部副主任曹博分別介紹了2022年鋼鐵市場發展情況和2022年造船市場發展情況,從市場趨勢的角度為鋼鐵和船舶企業發展提供數據借鑒。南鋼股份證券部期現風險管理室主任耿浩博、光大期貨研究所所長助理兼黑色研究總監邱躍成和上海鋼聯黑色金屬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魏迎松從理論與實務、案例分析、市場分析等角度,展開了船舶板材套期保值的專題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