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興、華為在美國的遭遇到美的收購庫卡在歐洲引起的爭議,中企出海面臨的海外政治環境發生著深刻變化。
首先,在當前的政治經濟趨勢下,所有行業都有可能成為當地“國家安全審查”的對象。傳統管理學家認為,受政府影響最多的是像資源、國防以及基礎設施這樣的政治敏感度高的產業。然而現在看來,發達國家對于中企的安全顧慮遠遠超出這些戰略型產業,向原本低政治敏感的消費產品蔓延。連手機、微信、天氣預報軟件等都被視為有可能帶來安全隱患的審查對象。當然,信息技術的發展,讓大數據、衛星定位等信息都已成為國家安全體系的一部分。但這種“泛審查”趨勢也值得每一家中企重視。
其次,對于中企的安全顧慮呈現不分企業所有制的趨勢。在現在的環境下,單純解釋自己是民企已經不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發達國家市場對中企海外經濟活動的疑慮。在某種程度上,無論企業的所有制如何、規模大小,企業都要高度重視投資所在地國家的政治制度環境。
最后,重視政治環境的國別外溢影響。從國際關系的角度上來看,全球政治局勢與市場不再割裂。在一國的商業行為引發的政治問題,會影響企業在另一個乃至全球市場的商業利益。這就要求企業在應對政治環境上要有全局性視野,不能局限于當地市場。
在研究中,筆者發現中資企業在海外市場與當地政府打交道時存在不少值得改進的地方。比如,企業應考慮在海外分公司設立單獨的部門負責處理與政治相關的事務,雇用有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國際發展、公共政策以及當地國別區域研究專業相關的畢業生和資深從業人員。
每年中國高校都培養出很多相關專業的優秀畢業生。其中不少選擇出國繼續深造相關領域。但另一方面,許多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專業的畢業生和留學生轉而進入金融、咨詢、傳媒等行業。這種不匹配是資源浪費。企業在校園招聘時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適當增加相關的崗位,并向在校生提供相關的實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