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呂林 報道
特約通訊員 藍義高 通訊員 孫靜波 倪月 攝影
9月22日—27日,新一屆的“鋼鐵奧運”——“沙鋼杯”第十一屆全國鋼鐵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在沙鋼隆重舉行。參賽選手們奮勇拼搏、敢于爭先,裁判員們嚴肅認真、公平執裁,工作人員及志愿者們傾情奉獻、熱情周到……一幅具有鋼鐵特質的高技能人才競技交流長卷徐徐展開——
數智創新 高效辦賽
賽場內,戴上先進的VR頭盔,瞬間從考場“穿越”到“產線”,四周是轟隆作響的軋機設備、滾燙的金屬坯料和繁忙的生產現場。
賽場外,大型集中觀賽LED屏形式新穎、切換便捷,裁判、監審、觀摩嘉賓都可直觀看到賽場實況,公開、公平、公正在此具象。
網絡上,中國冶金報社“冶金傳媒”直播平臺對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比賽現場的全程直播,讓遠在千里之外的人們隨著選手們的操控同頻呼吸,緊張激動。
……
“沙鋼杯”第十一屆全國鋼鐵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廣泛應用的數智化手段,為這個已經走過22年歷程的“鋼鐵奧運”增添了十足的青春活力,也是本屆大賽裝備新、體驗新、機制新的“三新”顯著特點的生動詮釋。
圖為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賽點吊水桶定點倒水。
裝備新——由沙鋼自主設計的電工實訓臺,通過“物聯網”技術應用,實現了鋼鐵全流程電工技術操作全覆蓋。沙鋼還將實訓臺的技術圖紙和演示程序公開給所有參賽單位、選手,讓選手們真正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實現大賽的公平公正公開。
體驗新——通過仿真技術,VR真實還原了高爐煉鐵和金屬軋制的生產場景。本屆大賽還首次引入了“無人天車”考試內容,進一步引導鋼鐵行業和技能人才與當前智能化、高端化發展趨勢緊密接軌。
機制新——本屆大賽的四個工種均設置了理論考試環節,不僅要上機答題,還有面試和現場答辯。競賽涉及的知識范圍非常廣,從基礎理論到前沿概念,從日常維護到安全異常排除,從現象解讀到故障分析,通過這樣的競賽模式,讓每名選手不僅僅是本崗位的行家里手,更能夠成為本領域的領軍型人才、專家型人才。
圖為電工實操項目比賽現場。
“力爭把大賽辦成一屆特色鮮明、務實高效的大賽,一屆富有新意值得記憶的大賽”——這是2023年4月14日沙鋼集團接過“鋼鐵奧運”賽旗時做出的莊重承諾。不到一年半的時間里,沙鋼全力以赴,出色完成了承辦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競賽籌備時間相對較短,參賽隊伍數量卻不少,來自25個省份的70家代表隊的選手、教練、領隊加起來超過500人,又是在行業面對嚴峻下行壓力之下舉辦,難度可想而知。
“沙鋼人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沙鋼效率’!”大賽總裁判長賈碩表示,作為一家民營鋼鐵企業,沙鋼不僅付出了巨大努力來配合賽事的順利進行,更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屆更比一屆好”的辦賽宗旨。這種對卓越的不懈追求,不僅讓參賽選手和觀眾感受到了沙鋼的誠意與實力,更讓全行業看到了民營企業的責任與擔當。
周到服務 誠意十足
“那天真的要感謝您!”9月28日,來自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的監審員王素平在離開沙鋼之前,在賓館大堂偶遇了本屆大賽的服務醫生徐亞敏,她緊緊握著徐醫生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原來,就在兩天前的深夜,她因為突發腸胃炎,被同屋的監審員——來自包鋼職業技術學院的監審員朱燕玉、封閉區志愿者負責人姚文華及助手施程峰,以及駐守賓館的志愿者田欣緊急送往徐亞敏所在的醫院。掛號取藥、攙扶檢查、端茶送水、細心安慰……朱燕玉、田欣和徐亞敏一直陪伴左右,忙到了近凌晨2點。徐亞敏為了緩解她的痛苦,找不到熱水袋,就用礦泉水瓶臨時灌了熱水為她暖肚——這一貼心之舉更是讓王素平念念不忘。大賽賽務組組長、沙鋼鋼鐵有限公司組織人事處第一副處長張修成也在凌晨1點半趕到醫院慰問……這一切,都讓王素平的內心感動不已,病好后買了水果和牛奶想感謝一下徐醫生,卻總是因為忙碌而碰不上面,所以,離開之前的偶遇讓王素平十分欣喜。
“不光是徐醫生,還有朱老師、志愿者田欣,張處長、姚部長、施助理,他們都太好了!沙鋼的服務周到細致,感謝他們,感謝沙鋼!”王素平歷數所有幫助過她的人,要將這份善意銘記于心。
圖為沙鋼為備賽區等候考試的參賽選手準備了飲料和零食。
“感謝沙鋼的志愿者們,我自己的生日都忘了,他們卻記得,還給我辦生日會。”“感謝賽場的志愿者,看出候考的我特別緊張,主動來跟我聊天,幫我減壓。”“從細致入微的接站安排到美味的飯菜,再到志愿者們無微不至的幫助,都讓我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這些天,一提到大賽的服務工作,肯定與稱贊就會接踵而至。據了解,沙鋼抽調了近百人的工作團隊和198名高素質青年志愿者,全程點對點開展標準化服務。
“志愿服務團隊充分利用各類社會資源,提前開展練兵練崗,經過多輪選拔,圍繞專業培訓、實踐淬煉、示范引領三個中心,著力培養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化青年志愿服務隊伍。”大賽志愿服務團隊負責人、沙鋼集團團委第一副書記曾召鵬告訴記者。
“作為全程參與‘沙鋼杯’組織籌備相關工作的人員,我深切感受到整個集團公司對此次大賽的高度重視。”大賽電工項目(非封閉區)技術支持、沙鋼張家港中美超薄帶科技有限公司設備科科長顧衛東告訴記者,“集團將去年的集團技能比武視作此次大賽的預演,在組織和設備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東道主”沙鋼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喜迎八方來客,從賽事組織到后勤保障,從場地布置到技術支持,每一個環節都力求高標準、嚴要求,盡最大可能提供貼心服務,充分彰顯了沙鋼擔當、沙鋼風范。
總結提高 匠心永存
“學習時少,應細看書。”“考試中情緒調節控制需練習。”……兩張白紙上密密麻麻寫著總結與改進要點,這是來自鞍鋼的金屬軋制工選手宋運濤趁著考完有著最新鮮的記憶,在候考區就趕緊做的記錄。
“這次考試考得很細,確實把我們的真實水平考出來了,讓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回去以后我得針對性改進和訓練,再把考試的內容和生產實際結合起來,查漏補缺,爭取有一個提高。”宋運濤對記者說,“每個單位對每個工種只有一個參賽名額,我來了,我得珍惜啊。我還有責任把在這個比賽中學到的東西給工友們帶回去,幫助大家一起成長,做好下一代技能人才的培養,這樣我們鞍鋼的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才能更好!”
宋運濤的教練張福多告訴記者,鞍鋼通過創新工作室等方式實現技能的“傳幫帶”和人才隊伍系統建設,在本次比賽的選拔訓練過程中,鞍鋼還專門安排了一名35歲以下的年輕選手去陪著宋運濤學習、訓練,既能刺激成績提高,也能實現老帶新,最大化發揮技能競賽“以賽促學、以賽促訓”的作用。
圖為參賽選手宋運濤的手寫筆記。(宋運濤 提供)
來自沙鋼永興特鋼的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選手范春萍也同樣抱著來比賽現場交流學習的念頭。“通過與同行之間的競技和交流,可以學到各種各樣的東西,包括心態的調整、天車操作細節的掌控、數字化手段如VR安全排故的運用,等等。”作為第二次來參加“鋼鐵奧運”的選手,范春萍感覺自己比第一次參賽的“懵懂”狀態清晰了許多,也更加明白技能提升的重點和努力方向。
冠軍們也在總結,并把經驗傳授給更多的鋼鐵技術工人。高爐煉鐵工項目冠軍韓旭表示:“夯實基礎,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深入理解煉鐵原理和工藝流程,保持學習的熱情和創新的精神,勇于嘗試新方法,永遠是高爐煉鐵工成長和進步的不竭動力。”金屬軋制工項目冠軍梁建華強調:“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理論,結合生產實際,構建起專業的知識體系。”“從第一次參賽的未入圍、到第二次參賽的第8名,再到本屆競賽拿下第1名,我能逆襲就是因為勤學苦練和熟能生巧。”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項目冠軍蔣海愉用自身經歷證明,堅持不懈的努力是通往冠軍之路的不二法寶。電工項目冠軍潘興洲則建議:“要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及素養,不斷進行自我突破。”
閉幕式當天上午,大賽組委會專門召開了各工種技術點評會,分析考點與成績,總結比賽經驗,明晰改進方向。“希望參賽的選手和教練們都能好好分析比賽中出現的問題背后的原因,有針對性地解決和提高。特別是要善于學習新知識,鍛煉新技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大賽電工項目裁判長喬聰明告訴記者。
比賽期間,作為“沙鋼杯”第十一屆全國鋼鐵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的重要系列活動之一,第四屆全國鋼鐵行業“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交流大會在沙鋼舉行,形成了場內競技、場外交流的生動局面,為選手們在緊張有序的比賽之余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在技能提升的同時更新理念、收獲知識。
圖為第四屆全國鋼鐵行業“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交流大會。
“請求工作人員不要解散此群,留作我們以后學習交流用!”競賽結束后,電工組的參賽選手大群里收到這樣一條消息,其他群也出現了類似的聲音。企業和選手的參賽心態越來越成熟,大家普遍認識到,“鋼鐵奧運”的根本在于友好交流、提升技能,能到現場比賽就是成功,參賽得到提高就是收獲,通過競賽提高技能正由理念轉向行動。
22年來,“鋼鐵奧運”已經產生了941名全國鋼鐵行業技術能手、一百余名全國技術能手,涌現出鄭久強、艾愛國、劉宏、呂濤、藺紅霞、唐笑宇等一大批鋼鐵工匠,每屆大賽都能帶動數十萬行業技能人才崗位大練兵。
了解到“鋼鐵奧運”這一驕人成績的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鞍鋼集團本鋼首席技師羅佳全向記者表示:“現在的選手們太幸運了,企業投入那么多,行業投入那么多,搭建這么好的競賽交流平臺。希望選手們把‘鋼鐵奧運’的精神帶回去,引領我們職工都要去學技術、學技能,有效助推我們工廠的數字化、智能化,把我們的企業做得更好!”
“你們的成長,你們的言傳身教,將使得‘鋼鐵奧運’成為一面旗幟,引導、幫助和帶領更多的技能人才學習知識、增強本領,努力成為符合企業發展需要、掌握高超技能的新時代技能人才,激勵他們為夢想拼搏,為強國奮斗,成就精彩人生,作出更大貢獻!”閉幕式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姜維對現場的選手、教練和領隊們鼓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