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呂林 報道
特約通訊員 藍義高 攝影
“回首過往,中國鋼鐵從引進、消化、整合,再到自主創新,實現跨越,引領高質量發展,堅持不懈的科技創新始終是關鍵一招。展望未來,我們仍需凝聚行業力量,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走好新時代科技創新之路。”10月25日,在第十四屆中國鋼鐵年會全體大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姜維在講話中介紹了鋼鐵工業發展現狀,并對穩增長和科技創新推進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建議。
圖為姜維
行業展現巨大發展韌性 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姜維在講話中表示,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呈現持續回升向好態勢,為鋼鐵行業運行提供了平穩健康的外部環境。鋼鐵行業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產業,也展現出巨大的發展韌性,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鋼鐵產量保持增長,行業運行總體平穩有序。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鋼鐵企業積極適應市場變化,堅持“以銷定產、以效定產、以現定銷”的原則,加強對標挖潛,促進管理提升。前三季度,我國粗鋼產量7.95億噸,同比增長1.7%;經濟效益從6月份開始呈現逐月回升的良好勢頭,9月末重點統計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2.65%,同比基本持平。
二是品種結構不斷優化,有力支撐了下游行業和新興產業對鋼鐵在量和質上的更高要求。今年以來高端鋼材需求繼續提高,船舶、汽車、家電等制造業和風電、光伏等新興產業用鋼品種數量持續增長,其中電工鋼板(帶)產量同比增長14.3%,熱軋薄板同比增長18.25%,冷軋窄鋼帶同比增長15.7%。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占比明顯提高。
三是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動綠色化。我們遵循以“低消耗、低污染、低碳排”為核心的低碳發展路線圖,持續推動節能減排和綠色低碳發展。截至9月底,共有96家鋼鐵企業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鋼產能約4.53億噸。積極推進實施極致能效工程,58家企業4.4億噸產能作為極致能效培育企業。鋼鐵企業已啟動53項世界前沿低碳技術研發,部分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扎實開展EPD平臺建設,推進EPD報告的全球互認,10月18日成功發布了鞍鋼、包鋼、永鋼等企業的22份EPD(產品環境聲明)報告,3份PCR(全球鎂產品、金屬廢料產品和貨物運輸服務產品種類規則)實現了全球首發。
四是積極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鋼鐵制造全流程的深度融合,實施智能化轉型。形成了包含智慧生產、質量管控、設備運維、無人庫區、安環消防多業務集成的平臺管控架構,90%的鋼鐵企業建立了生產制造及能源管控系統,500萬噸規模以上企業基本建立了管控銜接系統,機器人應用密度達到54臺(套)/萬人。鋼鐵企業生產效率大幅提高、運行成本顯著降低、能效水平系統提升、質量穩定性明顯提高、員工勞動強度顯著降低。
進入周期性調整階段 穩增長需自律+合力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鋼鐵行業已進入周期性調整,面臨著房地產、建筑等傳統用鋼需求恢復不足、階段性供需矛盾加大、行業利潤下降等困難。”姜維指出,前三季度,鋼協統計重點會員企業利潤總額621億元,同比下降34%;平均利潤率僅為1.33%,同比下降0.66個百分點,在41個工業大類中排名靠后,處于較低水平。行業保持穩定運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
姜維表示,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就推進新型工業化作出重要指示“發展中的問題要靠發展來解決”,這為我們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深入分析研究鋼鐵行業發展現狀、發展周期規律的基礎上,8月份,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了《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提出了2023年鋼鐵工業增加值增長3.5%左右、2024年工業增加值增長4%以上的目標。《方案》著重從供需兩端發力,堅持優化供給與擴大需求相結合、立足當前和著眼長遠相結合、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實施技術創新改造、鋼材消費升級、供給能力提升和龍頭企業培育等“四大行動”。
“當前,鋼鐵行業平穩運行的關鍵是要加強行業自律,保持市場供需動態平衡。”姜維強調道,“我們倡導‘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的、以供需平衡為原則’的自律生產方式,著力提升鋼材供給質量和保障能力;呼吁企業積極踐行‘講信用、重自律、守規矩’的行動準則,按照‘以銷定產、以效定產、以現定銷’的原則,堅持有訂單的生產、有邊際的產量、有利潤的收入、有現金的利潤,追求有質量的經營、有效益的發展。”
他同時強調,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科技進步是中國鋼鐵持續健康發展和保持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正如何文波書記在中國國際鋼鐵大會中所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世界鋼鐵業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的步伐也一直在加速,不斷推出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流程、新業態已經徹底改變了世界鋼鐵業的面貌。
姜維進一步分析指出,客觀講在突破性低碳冶金、極致節能降耗、工業互聯、智慧生產、裝備升級、流程優化等影響行業未來發展的新課題方面,我們還處于跟跑向并跑奮斗的階段,一些核心裝備和軟件仍高度依賴進口,原創性技術成果相對較少,基礎理論與產業化應用存在脫節,鋼鐵行業內、上下游產業間協同研發沒有形成良好閉環,基礎理論、科研、生產、應用四者之間分工不夠清晰,鋼鐵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都集中在產業化應用端發力,資源都集中在希望3、5年甚至1、2年就能見效的研發項目上,表現在中國鋼鐵仿制能力、應用能力強,而在基礎研究、未來技術的長期投入上,國家有限的資源更多優先在新興產業,其他投資主體意愿不足,這就造成應用研究一定程度上存在資源分散、多頭研發、相互競爭,效率不高,而基礎理論研究上投入嚴重不足。
“在行業下行周期這些問題將更加凸顯,在全球鋼鐵在綠色低碳轉型未來技術突破上大舉投入的今天,解決這一問題已經刻不容緩,不容錯過。”姜維提醒道。
他同時指出,鋼鐵與下游用戶、下游產業科研機構缺乏有效合作機制,聯合研發、共同創新的體系還不健全,甚至部分領域下游用戶出于穩妥更傾向優先選用進口鋼材,鋼鐵企業無法掌握鋼材的服役情況,持續改進,產品迭代成為泡影,部分下游行業不掌握核心技術,不掌握核心裝備的設計與制造技術,依賴于成套進口,造成中國鋼鐵材料生產者與使用者之間無法建立反饋改進機制,沒有需求的引領,技術便迷失方向。沒有應用的反饋,材料持續改進、迭代升級便無從下手,應用反饋存在斷鏈。鋼鐵行業對上游供應商的技術創新支持不夠,上下游產業鏈協同創新機制尚未建立。
姜維表示,行業對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向和舉措越來越清晰,2022年鋼鐵企業研究院院長會議達成了上海共識,以使命共識、責任共識和合作共識為原則,提出要系統、全面地解決上述問題,必須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攻關,加大應用基礎研究力度,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形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大合力;必須依靠創新驅動,聚焦鋼鐵材料升級,支撐下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突破關鍵材料、關鍵裝備供應瓶頸;推進鋼鐵產業智能化轉型,創建數字化鋼鐵企業;倡導全行業協同、“產學研用”生態圈合作;建立健全關鍵領域鋼鐵新材料上下游合作機制,共同促進材料開發和市場應用的有機銜接;我們將強化從0到1,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形成自主、開放、面向基礎研究和萌芽技術的國內和國際合作創新生態。同時他表示,我們可喜地看到,中國寶武、鞍鋼、河鋼、沙鋼、北科大、東大、鋼研、中冶及中冶賽迪等已經行動,合力正在形成,突破就在眼前。在剛剛召開的世界鋼協會議上,各國鋼鐵同行做出了“對中國鋼鐵行業為脫碳做好的準備尤為感慨”的評價。
“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各位鋼鐵同仁,各位科技精英,前路艱辛,方向已明,行則將至,行則必至。”最后,姜維提出殷切期待,“讓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聚眾合力,攜手同行,致力于鋼鐵工業科技進步,為實現中國鋼鐵在碳中和之路上引領全球綠色低碳發展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