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徐可可 報道
特約通訊員 藍義高 攝影
2023年10月25日上午,由中國金屬學會主辦、中冶賽迪集團有限公司和重慶金屬學會承辦的第十四屆中國鋼鐵年會在重慶開幕。在2天的會期里,與會代表分享了冶金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前沿知識和實踐經驗,共同研討熱點和難點問題,碰撞思想火花,匯聚科技力量,推動鋼鐵行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邁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鋼鐵行業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時期,作為鋼鐵行業綜合性大型學術會議,本屆年會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展開交流探討,吸引了來自國內外鋼鐵、金屬材料及相關領域的領導、專家、學者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等約1900名代表參會。
圖為會議現場
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張曉剛為大會致辭。受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委托,鋼協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姜維到會講話。中冶賽迪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肖學文致歡迎辭。中國金屬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世界鋼鐵協會總干事埃德溫·巴松,中國寶武鋼鐵集團總經理侯安貴,北京科技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毛新平,日本制鐵株式會社副社長福田和久,浦項鋼鐵公司副社長金基洙作報告。中國金屬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田志凌、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新江分別主持了大會開幕式和主旨報告環節。
圖為張曉剛致辭
張曉剛在致辭中表示,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支柱型產業,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也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領域。我國鋼鐵工業發展已經進入由規模效益向質量效益轉變的加速演進期,處于實現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階段,作為高耗能和高碳排放的行業,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是解決環境、能源和資源制約瓶頸,推動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命題和必由之路。本屆年會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緊扣當前形勢,很有現實意義。
張曉剛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鋼鐵工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型升級不斷加速,產業結構更加合理,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穩步提升,產品質量及品種持續優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之路越走越快,越走越實。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鋼鐵工業仍然存在需求不振、產能過剩壓力大、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有待提升、產業集中度偏低等問題。
張曉剛提出,站上新的歷史方位的中國鋼鐵工業,需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戰略基點,持續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瞄準高端化、擁抱智能化、發力綠色化,加快形成布局結構合理、資源供應穩定、技術裝備先進、質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競爭力強、綠色低碳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格局。一是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二是持續增強鐵素資源保障能力。三是持續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引領。四是持續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五是持續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六是持續推進國內國際科技交流。
圖為姜維講話
姜維在講話中表示,今年以來,鋼鐵行業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產業,展現出巨大的發展韌性,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主要表現在:鋼鐵產量保持增長,行業運行總體平穩有序;品種結構不斷優化,有力支撐了下游行業和新興產業對鋼鐵在量和質上的更高要求;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動綠色化;積極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鋼鐵制造全流程的深度融合,實施智能化轉型。
姜維指出,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鋼鐵行業已進入周期性調整,面臨著房地產、建筑等傳統用鋼需求恢復不足、階段性供需矛盾加大、行業利潤下降等困難。行業保持穩定運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繁重。
姜維特別指出,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科技進步是中國鋼鐵持續健康發展和保持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回首過往,中國鋼鐵從引進、消化、整合,再到自主創新,實現跨越,引領高質量發展,堅持不懈的科技創新始終是關鍵一招,展望未來,我們仍需凝聚行業力量,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以自主創新為戰略基點和核心要素,瞄準關鍵短板發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不斷提高數字化智能化水平,走好新時代科技創新之路。姜維表示,以中國寶武、鞍鋼、首鋼、河鋼、沙鋼、中冶等為代表的企業,在綠色低碳技術進步方面已取得階段突破性進展,在剛剛召開的世界鋼鐵協會年會上,各國鋼鐵同行作出了“對中國鋼鐵行業為脫碳做好的準備尤為感慨”的評價。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冶金科技工作者要聚眾合力,攜手同行,致力于鋼鐵工業科技進步,為實現中國鋼鐵在碳中和之路上引領全球綠色低碳發展而貢獻力量。
圖為肖學文致歡迎辭
肖學文在致辭中向蒞臨大會現場的領導、專家和來賓致以熱烈的歡迎,對協會、學會、高校和科研院所、鋼鐵企業以及合作伙伴長期以來給與中冶賽迪的支持與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中冶賽迪作為扎根鋼鐵工業65年的工程技術“老兵”,始終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堅持發揮好工程技術公司連接應用科學和產業實踐的紐帶作用,努力為行業作貢獻、為客戶創造價值。他分享了近年來中冶賽迪為鋼鐵工業服務過程中的三點體會和一點認識。三點體會包括:設計是為鋼鐵工業競爭力服務的;鋼鐵是以裝備為支撐的,必須要以自主可控的核心裝備支撐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鋼鐵工業數字化轉型是必由之路。在談到一點認識時,他說,綠色低碳轉型是鋼鐵行業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中國鋼鐵工業減碳需要經過一個“減量達峰再中和”的歷史過程,必須依靠自主創新,全行業共同努力,走出一條中國鋼鐵工業低碳化發展的轉型之路。中冶賽迪將攜手鋼鐵產業鏈合作伙伴,為鋼鐵行業低碳轉型發展貢獻力量。
圖為干勇作報告
干勇在題為《推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報告中,分析了中國鋼鐵工業現狀、面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形勢,提出了低碳冶金技術路線建議,闡述了鋼鐵流程制造業發展的總體任務。他重點闡釋了“新質生產力”的深刻內涵和發展趨勢,指出隨著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增長模式會發生轉變,減量化、脫碳比、綠色化、數字化等會給鋼鐵工業帶來質的變化。他認為,鋼鐵流程制造業未來發展的預期成果包括:一是創立流程綠色化與智能化理論體系和評價體系;二是實現消除過剩產能的目標,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流程及品種綠色化與智能化生產制造技術群;三是實現高端裝備制造用關鍵品種國產化;四是創建制造流程綠色化與智能化構建和運行的系列規范和標準;五是建立基于工業互聯網的綠色化和智能化的制造與服務平臺,開辟產業新型商業模式,形成流程制造業新業態。
圖為埃德溫·巴松作報告(視頻形式)
埃德溫·巴松在題為《全球鋼鐵工業的低碳之路》的報告中表示,全球鋼鐵行業已經開始了脫碳進程,這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未來幾年需要在設備、人力和研發方面進行大量投資。這是一個全球性挑戰,需要全球解決方案。世界各地的實踐表明,鋼鐵行業已經接受了這一挑戰,并正在努力尋求解決方案。不同地區的解決方案會有所不同,這取決于每個國家能源系統和投入材料的可用性。能源和金融行業的支持對于鋼鐵行業脫碳的長期成功至關重要。未來鋼鐵行業的構成將與現在大不相同,生產技術路線不同,能源和投入要求也不同。鋼鐵行業很幸運,已經很清楚可以用于脫碳挑戰的不同技術路線。我們相信,鋼鐵行業將在未來幾年成功應對這一挑戰。
圖為侯安貴作報告
侯安貴在題為《構建開放創新生態 加快鋼鐵綠色革命》的報告中系統闡述了中國鋼鐵業實現“雙碳”目標所面臨的技術路徑選擇、經濟性評估和可能對現有資產造成影響等主要挑戰,重點總結了中國寶武堅持技術領先戰略,推進鋼鐵綠色革命所把握的四個方面原則,以及構建開放創新生態,堅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高效化”為方向引領,探索綠色發展路徑的具體舉措。最后,他從鋼鐵行業轉型發展視角出發,對行業開放協同創新、做大做強廢舊再生金屬產業鏈和出臺財稅支持政策提出了具體建議。
圖為毛新平作報告
毛新平在題為《鋼鐵工業碳中和的思考與探索》的報告中指出,碳中和是國家的發展戰略,而鋼鐵工業碳排放高,在所有制造業中位居首位,面臨巨大挑戰。與此同時,以汽車行業為代表的下游行業對生態化的鋼鐵材料也提出了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鋼鐵行業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術路線圖》于2022年8月正式對外發布,明確提出我國鋼鐵工業“雙碳”六大技術路徑。北京科技大學聚焦鋼鐵工業碳中和的重大需求,成立碳中和研究院,并在富氫/全氫冶金冶煉技術、轉爐煉鋼減碳技術、近零碳排電爐煉鋼工藝技術、再生鋼鐵的高質化利用、近終形制造高性能鋼鐵材料等代表性低碳技術領域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圖為福田和久作報告
福田和久在題為《日本制鐵為實現碳中和所作的努力》的報告中闡述了日本制鐵的碳中和目標愿景和舉措。日本制鐵計劃到2030年二氧化碳較2013年減排30%,到2050年力爭實現碳中和。在鋼鐵工藝脫碳方面,日本制鐵正在進行高爐氫還原、用氫制造直接還原鐵、利用大型電爐生產高級鋼等的開發和商業化。在鋼鐵業要實現碳中和必須進行的CCUS方面,日本制鐵正在實施生產化學品和燃料等二氧化碳增值技術的開發、參與先進的CCS項目等舉措。
圖為金基洙作報告
金基洙在題為《浦項鋼鐵公司實現碳中和的綠色化和數字化挑戰》的報告中表示,浦項鋼鐵公司應對氣候變化的技術發展戰略包括開發HyREX工藝、加快數字化轉型和生產綠色產品。HyREX工藝基于過去20年商業運營的FINEX技術,是生產氫還原鐵的核心技術,是浦項鋼鐵公司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關鍵工藝技術。加快數字化轉型方面,浦項鋼鐵公司一直在積極開發智能工廠技術,以提高生產力和效率。此外,浦項鋼鐵公司也在擴大綠色產品的認證,為低碳出行、環保建筑和資源循環經濟做出貢獻。
圖為田志凌主持大會開幕式
圖為王新江主持主旨報告環節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衛,中國工程院院士姜濤,山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北京建龍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張志祥,福建三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黎立璋,河鋼集團副總經理黃永建,中冶集團暨中國中冶黨委常委、中國中冶副總裁曲陽,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岳文彥,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副總經理趙棟梁,酒鋼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成東全等在現場參會。
會議同期舉辦了首批中國金屬學會會士證書頒發儀式、鋼鐵工業降本增效關鍵共性技術發布儀式和冶金青年科技獎頒獎典禮。
2023年7月,中國金屬學會召開第十一屆第三次常務理事會,審議通過了《中國金屬學會會士評定工作辦法》,決定首批會士授予學會會員中年齡不超過80周歲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該辦法于10月24日召開的中國金屬學會第十一屆第二次理事會議表決通過,決定授予22名兩院院士為中國金屬學會首批會士。這是中國金屬學會授予在冶金材料領域做出卓越成就,或關心學會并為學會做出重大貢獻的學會會員的最高學術榮譽。
圖為張曉剛為干勇院士頒發會士證書
圖為張曉剛為毛新平院士頒發會士證書
圖為張曉剛為李衛院士頒發會士證書
圖為張曉剛為姜濤院士頒發會士證書
今年4月,中國金屬學會組織了“鋼鐵工業降本增效關鍵共性技術推薦目錄”的征集工作,經有關單位報送和專家推薦,共征集到降本增效關鍵共性技術90余項。這些技術從是否符合國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產業政策方向;技術路線是否科學合理且具有成功的應用案例和較好的降本增效效果等幾個方面篩選,經初審、專家評審、意見征詢和公示,最終篩選出42項技術,形成“鋼鐵工業降本增效關鍵共性技術推薦目錄”。為了促進這些技術的推廣應用,分為采礦、燒結、焦化、煉鐵、煉鋼-連鑄、軋鋼和能源、環保及資源綜合利用等七個方面,編寫了《“鋼鐵工業降本增效關鍵共性技術推薦目錄”技術報告》。
圖為侯軍、張志祥、姜維、曲陽為《“鋼鐵工業降本增效關鍵共性技術推薦目錄”技術報告》揭幕。
冶金青年科技獎授予在冶金和材料領域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工程應用和促進科學普及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不超過45歲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經單位推薦/專家提名、評審委員會評審、公示、領導工作委員會批準,2023年共授予20位同志第十三屆中國金屬學會冶金青年科技獎。
圖為干勇院士、毛新平院士、李衛院士、姜濤院士頒發第十三屆中國金屬學會冶金青年科技獎。
圖為李衛在現場參會
圖為姜濤在現場參會
圖為侯軍在現場參會
圖為張志祥在現場參會
圖為黎立璋在現場參會
圖為黃永建在現場參會
圖為曲陽在現場參會
圖為岳文彥在現場參會
圖為趙棟梁在現場參會
圖為成東全在現場參會
本次會議設立大會場、分會場以及墻報、展覽展示等內容。10月25日下午和26日全天為分會場報告,分會場包括采礦、選礦、 煉焦化學、煉鐵、煉鋼、連鑄、電冶金與廢鋼鐵、軋制與熱處理、表面與涂鍍、 金屬材料深加工、粉末冶金、鋼鐵材料數字化、汽車用鋼、特殊鋼、高溫合金、低合金鋼、電工鋼、非晶合金、冶金能源、冶金環保與資源利用、冶金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冶金設備與工程技術、冶金自動化與智能化、冶金物流、冶金流程工程學、冶金信息化等26個專題,共58個單元,發布570余篇精彩報告,另有70篇論文以墻報形式展示。
圖為墻報區和展覽展示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