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都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各個行業的產銷節奏與秩序被打亂,鋼鐵行業同樣不能獨善其身。但是正所謂“危中有機”,新形勢孕育不同的挑戰與機遇,一些行業和企業也在此次疫情中獲益頗豐。聚焦企業復產的關鍵領域、產業發展的痛點堵點、區域經濟的發展瓶頸,《中國發展觀察》雜志記者進行了詳細調研。
復工復產:抗擊疫情構筑“鋼鐵長城”
“您好,請配合測一下體溫。” 已是深夜11點半,在河鋼集團邯鋼公司第一服務區的體溫檢測監控點工作人員,依然認真堅持,對來更衣洗浴的職工進行體溫測量。
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像這樣的監控點,河鋼邯鋼在公司及各廠區設置了上百個,24小時嚴防死守,進廠人員100%體溫監測,覆蓋到每一個角落、每一名職工。只有取得疫情防控工作的徹底勝利,才能保障企業生產經營穩定進行。
自2月10日全面復工以來,河鋼集團疫情防控始終保持“戰時狀態”,按照“縱向覆蓋全體職工, 橫向涵蓋所有部室、車間”的標準,搭建起“公司領導包保單位、中層領導包保產線、科工段長班組長包保產線職工”的“層層包保、嚴密防控”的“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以黨小組和基層班組為最小排查單位,全面排查監測10萬名員工的健康狀況,每日監測排查堅持不漏1人,復工上崗有規章,“八小時”外有紀律,從爐前到軋機、從礦山到海港、從國內到海外,從10.5萬名在崗職工到9.1萬名離退休職工,措施全覆蓋,防疫無死角。
“在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下, 河鋼當前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積極成果,處于可防可控的狀態,生產經營各項工作有序推進。下一步,河鋼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慎終如始,始終以國有企業的責任與擔當,在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中體現河鋼擔當,展示河鋼形象。”河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集團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于勇強調。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口罩成為緊缺物資,不少國內企業上馬生產。而生產口罩機,需要專用模具鋼。3月4日,鞍鋼集團攀長特公司接到第一批口罩機專用模具鋼合同,該批合同有扁鋼和圓鋼3個鋼種近10個規格,共計200余噸。
200噸合同量并不大,但生產難度極大。“用戶對模具鋼的內在質量、外表拋光、鋼的純凈度等提出了嚴格要求。”鞍鋼集團攀長特公司軋鋼廠扁鋼作業區作業長練仕均說,他們采用生產高端模具鋼的模式,單獨排產,閉環管控,強化坯料驗收,嚴格執行內控要求,監督外圍加工質量,杜絕不合格產品出廠。全程安排技術人員盯守,及時解決影響產品質量的問題,確保口罩機專用模具鋼高質量下線。從接到口罩機專用模具鋼訂單到兌現訂單僅用9天,贏得客戶的贊譽。該公司生產的口罩、護目鏡、防護服專用模具鋼正源源不斷地滿足客戶需求。
據《中國發展觀察》雜志記者了解,首鋼集團作為跨國、跨地區經營的大型國企,點多、面廣、戰線長,而且總部位于北京,疫情防控難度大、責任重。該集團做到疫情防控和經營生產建設“兩手抓、兩不誤”,推動重點工程有序復工,努力實現集團全年各項任務目標,鋼鐵板塊一季度積極應對、全力化解疫情沖擊帶來的不利影響, 實現生產經營良好開局。
從1月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來到防城港市,先后考察了柳鋼防城港鋼鐵基地、廣西生態鋁項目、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到3月30日,江蘇省省長吳政隆在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等地實地調研,再到4月14日,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來到婁底市華菱漣鋼等單位調研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春耕生產、基層建設等工作。據《中國發展觀察》雜志記者統計,在疫情防控期間,15位省委書記、省長走訪近20家鋼鐵企業。正如杜家毫所說,“疫情既帶來了挑戰, 也帶來了機遇,關鍵要善于危中尋機、化危為機。”
認清形勢:中國鋼鐵行業受疫情影響頗深
“鋼鐵行業產業鏈條長、關聯產業范圍廣,全球化程度高,與世界經濟發展呈密切正相關趨勢。在疫情席卷全球之際,行業整體必然受到波及。中國鋼鐵行業是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之一,具有完善的產業體系,同時又是全球鋼鐵供應鏈的樞紐。目前全球疫情形勢仍在不斷升級,我國面臨境外輸入病例的壓力,給中國鋼鐵行業帶來諸多現實的挑戰。”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兼總工程師、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節能協會副理事長李新創分析認為。
國內鋼材需求方面,疫情對鋼鐵下游行業及其鋼材消費具有重要影響,不同行業受影響程度也有差異。受疫情影響,中國鋼材消費量將下降,尤其是一季度建筑、機械、汽車、造船等行業消費明顯下降。隨著疫情在國內得到有效控制,各行業復工復產穩步推進,鋼材消費將快速釋放,但隨著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對中國經濟恢復發展也將產生一定影響。綜合考慮,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預計,2020年我國鋼材消費量約為8.5億噸,同比下降約5.0%。
國外鋼材需求方面,美國、意大利、德國、伊朗、韓國、日本等六國是鋼材消費大國,從歷年消費來看,六國鋼材消費總量占全球除中國外的鋼材消費總量的35%。綜合來看,此次疫情短期必定對全球鋼鐵需求造成較大影響,最終受疫情影響程度仍取決于疫情持續時間。疫情結束后,各國多會采取措施恢復經濟發展,拉動鋼材消費增長。初步判斷,2020年全球鋼材消費將下降至16.0億噸,同比下降約9.1%;其中,除中國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鋼材消費量將降至7.5億噸, 同比下降13.3%。如果海外疫情進一步失控,影響面繼續擴大,全球鋼材需求仍將會下滑。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協先進材料學會聯合體主席團主席、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干勇指出,中國鋼鐵行業繼續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運行平穩, 但也出現了平均價格水平下降、經濟效益下滑等問題。2020年以來, 在元旦、春節兩個假期,特別是受疫情影響,中國鋼鐵行業生產總體穩定,但物流受限、回款困難等, 出現了產品庫存大幅增加、鋼材價格下跌、原料價格上漲等局面。具體表現為:國內鋼材價格下降,鐵礦石價格呈上升走勢;原燃材料采購成本小幅上升,制造成本略有下降;收入降幅大于成本降幅,實現利潤環比下降;企業資金占用增加,負債率有所上升。
干勇認為,疫情期間,中國鋼鐵行業遭受到的沖擊,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庫存高企,成本上升, 資金承壓,效益堪憂。具體表現為:鋼材庫存大幅上升,市場和資金壓力較大;物流運輸不暢,運輸成本上升;下游有效需求下降,合同組織難度加大;環保壓力大,工程項目處于停滯或半停滯狀態;銷售出口訂單大幅下降;資金壓力加大,資金保障任務艱巨。另外,在供需錯配、庫存積壓、銷售回款不暢、成本上升但鋼材價格下降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企業資金面比較緊張,流動資金基本沉淀在鋼材庫存當中。
受疫情影響,下游的需求受到抑制,累庫的窗口期被拉長,但預計需求只是被推遲,并不會消失,同時近期多地復產節奏有所加快。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研究成果顯示:樂觀情景下,若將全國粗鋼庫存控制至歷史峰值水平(2014年2月鋼材統計庫存量3223萬噸,估算全國粗鋼庫存量5220萬噸);若減產10%的話,需要消化庫存至5月下旬,約需95天;若減產20%的話,需要消化庫存至5月上旬,約需72天; 若減產30%的話,需要消化庫存至4 月下旬,約需60天。在中性情景和悲觀情景下,消化鋼材庫存的時間將更長。因此,減產迫在眉睫。
李新創認為,此次疫情鋼鐵供需嚴重失衡,鋼鐵產量創新高, 1-2月全國生鐵、粗鋼分別為1.32 億噸、1.55億噸,同比分別增長3.06%、3.07%,1-3月機械設備、家電、汽車等重點用鋼產業需求量全面下降,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預測2020年中國鋼材消耗量約為8.5 億噸,同比下降5.0%以上,國際鋼鐵出口萎縮,鋼鐵庫存居高不下, 近年全球鐵礦石供應量基本高于同年需求量,鐵礦石市場將重回供應寬松狀態,錳礦、鉻礦影響顯著, 南非封鎖令延長,國內港口現貨錳礦、鉻礦價格已經上行,預計2020 年錳礦價格也將呈波動上漲趨勢, 鉻礦需求受到較大程度壓制。
“鋼鐵面臨微利,部分企業虧損加劇,行業周期性低谷期,推動產業洗牌重組,近幾年隨著國內鋼鐵產業技術進步,行業集中度提升,鋼鐵產品品種機構優化,企業抗風險能力加大。”李新創說,國家暫停鋼鐵產能置換和項目備案,國內鋼鐵產量不減反增,而鋼鐵減量消耗,減量置換。國內一季度鋼鐵庫存高,需求弱,二季度需求估計會好于一季度,仍舊面臨高庫存壓力。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輪值會長, 沙鋼集團董事局常務執行董事、集團黨委書記、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彬公開表示,受疫情影響,鋼鐵行業階段性出現了“原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人員到不了”三大突出難題,給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生產組織等方面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這次疫情對整個行業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尋機突圍:“新基建” 將引領鋼鐵行業穩增長
近期,隨著國家金融與行業政策的密集出臺,“新基建”將引領新一輪投資熱潮。干勇認為,基建本身就是一個逆周期調節,在經濟周期下行時通過政府投資彌補私人部門的消費不足,抵御經濟放緩和衰退的風險,對市場也有提振信心的作用。
截止到3月6日,各省公布的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超40萬億元,其中基建規模約15萬億,新基建比重超10%。盡管目前新基建的投資規模還比不上傳統基建領域, 但后勁十足,新基建可轉化成產業的新動能,通過不斷孕育新需求, 進而攪動更大規模投資、形成正向循環。在目前的宏觀背景下,無論是短期應對疫情和經濟下行,還是長期實現中國高質量發展,新基建都是最有效的抓手。新基建短期有利于擴大有效需求,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給,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推動改革創新,改善民生福利。
“新基建不僅會延伸產業鏈和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帶來新的投資機遇和拉動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還會促進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李紅娟在接受《中國發展觀察》雜志記者采訪時認為,如果把新基建看作是一個基礎設施,那么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便是這個基礎設施中的外部保障設施和內部運營集成設施,二者互為促進、協同發展。
李紅娟認為, 新基建中的“基”是“新技術+”實體經濟、實體產業等基礎設施建設,“新”是創新,包括以“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等手段進行新產業、新業態、新經濟的創新,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第一方面,“新基建” 推進科技創新主動創造新需求。目前我國城市化已經進入以質量提升為主的階段,科技創新生態環境體系打造,對于城市競爭能力的提升和創新型國家建設意義重大;第二方面,“新基建”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新基建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是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引擎。另外,“新基建” 以科技創新為內動力,以企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建設主線,推動經濟形態和社會治理現代化,加速不同領域間核心生產要素有機融合,良好的科技創新生態體系促進“新基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經濟的協同發展。
干勇指出,過去的中國制造業強大,互聯網經濟繁榮發展,是超前基礎設施建設的受益者。疫情過后,加強新基建等對鋼鐵行業穩定增長出現了新的機遇。對于鋼鐵行業來說,新基建需求的鋼材以優特鋼為主,涉及重軌、耐候鋼、不銹鋼、軸承鋼、車軸鋼、彈簧鋼、車輪、高磁鋼取向硅鋼等,這要求鋼鐵行業需要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種結構,并優化服務水平。他認為2020年,在城際高速鐵路與城際軌道交通、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5G基站建設將分別拉動鋼材需求3000萬噸、150萬噸、30萬噸、110萬噸左右。
“總體來看,疫情對我國經濟的沖擊是巨大的,但并不影響我國經濟長期穩定向好的邏輯, 經濟發展的韌性、彈力和空間依然存在。”在李新創看來,受疫情影響,目前中國鋼鐵產業企業將出現供需嚴重失衡、庫存居高不下、進出口嚴重萎縮等問題,鐵礦、錳礦、鉻礦等鋼鐵原材料的供應、需求和價格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針對鋼鐵行業供應鏈風險管控措施在兼并重組進程加快、原料保障體系亟待加強、國際產能合作積極推進、行業技術創新務實提升、鋼材出口多重比較優勢、行業智能發展闊步向前等六方面迎來新發展機遇。
兼并重組方面,當前鋼鐵行業正處在一個窗口機遇期,特別是疫情影響下,行業經營效益大幅下滑,部分企業已經出現周轉資金緊張,進程有望加快。
原料保障體系方面,疫情期間,鐵礦石價格的異常波動促使鋼鐵行業的安全供應保障體系建設提上日程。鋼鐵行業要重視原料保障體系建設,包括原料供應來源、供應渠道、供應方式、運輸方式等, 力爭多元化,分散供應風險。同時,要堅定不移實施國際化戰略, 在政策宏觀引導下,考慮產業鏈“橫向協同一體化”和“縱向協同國際化”,實現兩種資源中全球資源供給的多元、安全和穩定,推動西非鐵礦供應基地建設,分散供應風險。要抓住契機,積極推動鐵礦石定價機制的改革和完善,保障鐵礦石價格體系平穩、合理運行。
國際產能合作方面,鋼鐵行業是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的先行者和重要實踐者,國內優強企業優勢產能不斷展現國際產能合作的新高度,不完全統計,產能合作規模約1600萬噸。特別是2020年3月敬業集團正式完成對百年英鋼的收購,加上之前河鋼成功收購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鐵廠,以及青山集團印尼鎳鐵項目,廣西盛隆冶金馬中關丹工業園350萬噸聯合鋼鐵項目,德龍鎳業印尼鎳鐵不銹鋼項目等海外鋼鐵項目進展順利,有效滿足了項目所在國、所在區域的市場需求,提高了合作國家和地區的工業化水平, 也實現了企業自身的轉型升級,大幅提升了企業的國際化程度。疫情危機全球發酵,鋼鐵企業推進國際并購的機會將增加,冶金工程技術、成套裝備、配套設施、標準規范等迎來國際化發展機遇期。
行業技術創新方面,鋼鐵行業應以疫情為契機,主動打破“等、靠、買”的慣性思維,從完善創新體系、營造創新生態等方面入手切實提高我國鋼鐵行業的創新能力。一方面,堅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不斷完善企業創新體系建設,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鋼鐵行業創新發展。另一方面,應充分發揮基礎原材料的支撐作用,充分調動產業鏈上下游創新資源,營造產學研用為一體的創新生態,協同創新推動高鐵列車車軸、車輪、軸承、高磁感取向硅鋼等關鍵產品實現技術突破與產業化應用,實現產業鏈協同創新。
鋼材出口方面,我國鋼鐵行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工藝裝備和生產技術,鋼鐵企業已經與國外鋼材貿易商建立穩固合作關系,中國寶武等優秀鋼鐵企業在海外建立鋼材加工配送中心并可提供EVI服務, 河鋼集團通過控股瑞士德高,擴大河鋼集團的國際客戶群體。此外, 我國鋼鐵企業重視打造好品牌。未來,以服務化、品牌化助力鋼鐵外貿出口,必將是中國鋼鐵企業重要立足點。
行業智能發展方面,疫情期間,智能化水平成為企業可否復工的一個關鍵因素,同時對企業在生產組織和管控方面也有重要影響。鋼鐵行業應以此為契機,抓緊做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工作,緊隨世界科技發展趨勢,以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行業賦能,深度推進兩化融合,補齊生產過程自動控制系統、鋼鐵定制化智能制造、智能化硬件等方面的短板,切實提高我國鋼鐵行業的集成創新能力,不斷強化供應鏈協同,增強全鏈條抗風險能力。
沈彬還指出,中國鋼鐵工業要強化與上下游產業的協同能力, 打造健康穩定的產業鏈生態圈。一方面要腳踏實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認真思考和解決鋼鐵產能過剩問題,各企業間要加強溝通和協作,合理安排生產;另一方面要積極構建鋼鐵現代供應鏈,通過采用現代互聯網、大數據、數字化、智能化、區塊鏈等新技術,融合金融服務,打通生產、流通、終端使用環節,構建起有效循環、科學暢通、高質量運行的鋼鐵現代流通渠道,實現上中下游互利共生、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