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寧鞍山,美麗的千山腳下,有一片建在山頂的“城堡”式建筑群——這就是鞍鋼礦業關寶山公司。
這家企業以智能技術高度集成的“黑燈工廠”聞名行業,近日又創造出全國同行業選礦實物勞動生產率第一的耀眼指標。
“黑燈工廠”里,真的是一片漆黑嗎?無人化操作,如何保證生產安全高效?智能制造,為企業帶來哪些發展前景……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實地探訪了這家公司。
“一鍵啟動”生產運營
運籌帷幄 決勝“千里”
“黑燈工廠”,直譯自“Dark Factory”,又名“智慧工廠”。在概念上,產品從原材料到最終成品,所有生產、儲存、搬運、檢測環節無需人工操作,主要由智能機器人或自動化設備按照軟件系統指令自行完成。因車間內的機器可以自動運作,不需要燈光照明得名“黑燈工廠”。
“一鍵啟動”關寶山——這是記者初到該公司時聽到的最為生動形象的描述,也是人們對該公司“黑燈工廠”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贊譽。
經過報備申請,記者順利通過AI智能人臉識別安全門禁系統,走進該公司磨磁區域。無燈的作業環境中,記者沿著安全通道,走上樓梯,鐵臺階上的燈帶伴隨著腳步聲被次第“喚醒”點亮。登上寬闊的作業平臺,這里與傳統車間人員忙碌的景象不同,偌大的生產現場空無一人,只有兩臺大型球磨機在快速運轉,智能巡檢機器人和清掃機器人閃爍著燈光在各處有序作業……
“由人員密集向‘少人化’‘無人化’跨越,得益于公司智能化數字化改造。”該公司生產管理中心主任劉太合一邊展示“黑燈”下的建設成果,一邊向記者介紹生產現場這些智能化數字化“黑科技”。“我們運用大數據、云計算、自動控制、在線監測、AI等先進技術,優化生產管控流程,大幅提高指標精益度和生產效率。有了這些‘黑科技’,職工坐在2公里外的ROC遠程控制中心大廳內,就可以全流程控制這里的生產,我們把這種智能化場景叫作——‘一鍵啟動’關寶山!”
記者乘車來到“一鍵啟動”的核心區域——ROC遠程控制中心,步入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大屏幕墻,屏幕中央是“智能選礦工業互聯網平臺”,從精礦產量、球磨機處理量、U型倉到實時料位統計,從生產指標、績效排名、配礦P指數、各種品位指標到班次得分分布,在這里一目了然、清晰可見。
“過去,要想采集這些數據,完成相關作業,職工每小時都得爬一回好幾十米高的鐵樓梯,逐個點位測量球磨機的濃度、溫度、PH值,觀察精礦和泡沫狀態等判斷選別效果。這些操作對職工技術水平要求很高,沒有十年八年的經驗是肯定完成不了的。”該公司生產ROC調度長張國良告訴記者。他指著面前電腦屏幕上的泡沫歷史曲線分析說:“現在有了泡沫分析儀,通過視頻就能遠程了解各個流程礦漿泡沫的實時狀態并利用大數據科學計算分析,自動調節控制加藥量和錐閥開度、充氣量等指標,確保運營指標保持良好狀態。”
該公司借助工業控制系統和PLC升級等自動控制手段實現在線設備實時監測和智能調節,大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同時,通過建立指標在線監測分析系統,用粒度、品位等指標實時監測手段替代人工取樣、定時化驗、人工抄表等傳統方式,監測間隔由2小時縮短至2分鐘,且精度較高。
智能協同管控替代人工調度生產,讓ROC浮選工位操作員陳翔深切體驗到從“現場轉、現場干”到“空調大廳里按一鍵”的巨大變化。“以前配藥劑,需要2到3個人同時去現場。一個人趴在平臺上方向下觀察桶內情況,通過對講機告訴下方的工友加藥時機和藥量指令,下面的工友要對應控制藥劑閥門和加溫情況,上下配合全憑經驗默契。加溫稍微沒看住,桶內藥劑馬上就會沸騰,不僅影響藥劑作用發揮,職工安全也受到影響。”陳翔邊向記者展示手機里過去工作場景的照片邊說:“都說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現在,平臺對每個流程都會給出精準指令,我們也不用在現場拼‘默契’了。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真的實現了!”
數據川流不息、生產作業有序。該公司以智能化手段再造生產流程,由人工調控變為系統自主調節,借助選礦智能系統,促使磨礦、磁選、浮選等選礦流程工序協同、智慧生產,智能制造給企業帶來“魔法效果”,年多產精礦1.1萬噸。
數字賦能管理
未雨綢繆 安全高效
“尾礦濃縮機扭矩變大,來料黏稠。”
“線上調節一下指標,做好動態觀察。”
ROC遠程控制中心內,調度員劉健與生產ROC調度長張國良在短短兩句話之內就輕松化解了生產現場的一個小波動。
“這要在過去,可是要反復打電話核實,甚至要多次跑現場觀察情況,處理不及時很容易演變成一次現場搶修!”張國良指著平臺上一個動態變化的尾礦濃縮機模擬圖對記者說道:“這是現場設備的數字孿生系統,有了它,我們就可以預知維修,變計劃修、搶修為預知性維修、產線協同維修,檢修職工不用隨時待命了,產線設備作業率從89%一下提升到96%。”
“看,這正好有一組線上檢修作業。”ROC遠程控制中心大屏幕左側的九宮格內切換播放著該公司生產現場的實時畫面,張國良現場調出一組注有“關寶山—精尾—綜合水泵站”的現場視頻。畫面內,3名勞保用品穿戴齊全、站位安全合規的作業人員正在進行換泵作業。“我們下大氣力搞信息化智能化,不光是為了設備運行穩定高效,更要實現以科技賦能安全生產,帶動本質安全水平提升”。
安全生產是最現實的“國之大者”,更是基層管理者需要時時放心不下的重要一環。
當班調度員陳晨正目不轉睛地盯著生產場景的動態畫面——一組組跳動的綠色模塊正跟隨著現場設備的運行情況快速移動閃爍,“這是一種數字化的安全設置,我們可以通過AI視頻分析與電子圍欄技術,動態捕捉現場的安全生產情況,當智能監控區域內出現勞保用品穿戴不規范的職工或者人員突然聚集、突然滑跌等情況,屏幕上的綠塊馬上就會變紅,并且發出安全警報。這些措施都大幅提升了安全生產系數。”
陳晨還告訴記者,為了給現場維檢修作業加上一道穩牢的“安全鎖”,該公司還上線了“安全執行系統”和“電子交接班平臺”,“檢修作業過程中的取牌、還牌、撤銷、審核、檢修交接班,所有操作互為閉環,線上都可以追溯。比如說剛才的3人換泵作業,必須憑借電子換牌信息到現場打印票據后才能進行,他們的檢修作業信息也會實時更新上云。”
在陳晨的指引下,記者在大屏幕上看到了這樣一長串數字:“數據上云總數:4491853601條,8月7日14時01分51秒。”
累計近45億條數據為該公司實現狀態感知智能化、設備維修模型化、運行改善系統化提供了堅實保障,高效穩定運行的設備、安全的職工作業環境為該公司突破關鍵指標持續護航。
技術變革賦能企業發展
全面升級 推動蝶變
過去,職工聽球磨機的聲音判斷磨礦狀態是否正常,現在,大數據技術把聲音轉化成數據,精準判斷磨機負荷;
過去,職工看礦樣判斷品位,現在,品位分析儀通過光譜就能快速測量出礦石品位;
過去,破碎工序每班次需要20多名職工,現在,通過智能布料系統、塊度檢測系統、膠帶防護系統,50余臺(套)設備全部實現遠程一鍵操控……
該公司職工李泰燃不無感慨地說:“這些改變得益于我們全力推進信息化智能化建設。”
時代變革推動技術變革,技術變革指引企業改革。
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化技術已悄然改變“眼看、耳聽、手摸”的傳統選礦生產方式,為該公司帶來“管理架構更加精干、人員配置更加優化、運用效率更加高效”的全方位改革蝶變。
“燈‘黑了’,效率提高了,指標提升了!”當談到信息化對企業體制重塑帶來的巨大作用時,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蓋俊鵬的話語擲地有聲,“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大幅提高企業運營效率,為我們實現由‘扁平化’管理向‘垂直化’管理跨越插上‘翅膀’。”
該公司通過建設ROC遠程控制中心實現對直管機臺的垂直管理,推動組織機構、崗位編制和業務流程的同步優化——4個部門、5個區域,整合形成生產管控中心、運行保障中心和管理服務中心“3中心”,破碎、磨磁、浮選、壓濾等區域的生產操作權限全部集中到ROC遠程控制中心,實現操作管理垂直化,提高管控效率,機構壓縮66%、審批層級壓縮43%、管理人員壓縮至10人。
流程再造帶來的是結構上的優化,機制變革則為創新增添動力。該公司堅持以機制對標和激勵創新為引擎,充分發揮“三能機制”考核激勵作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競爭機制,充分調動全員積極性,全面推動各項工作由“被動型”向“主動型”轉變。
今年剛剛從生產服務崗位競聘為該公司管理服務中心企管業務主管的韓志強活力滿滿、勁頭兒十足:“我是改革的受益者,更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受益者。就拿‘e考核’系統來說,它不僅讓崗位績效考核結果實現‘可視、可查、可用’,原來需要2個多小時手動錄入的績效內容,現在只要10分鐘就輕松完成。”
該公司生產管控中心集控值班員呂明陽告訴記者:“ROC集中管控和選礦流程AI智能控制實現現場操作無人化、指標調控精益化、生產管控協同化和選礦生產智能化。我現在一個人就能同時完成多項工作,智能化建設讓我成了多面手!”
信息化建設不僅讓崗位職工的成就感、榮譽感、幸福感顯著增強,更推動了該公司效率效益的全方位提升——生產指標屢創佳績,原礦處理量、精礦產量、金屬回收率不斷提高;設備效率穩步提升,球磨機效率、壓濾機效率大幅改善;綜合能耗持續下降,藥劑單耗、電單耗、動力煤單耗逐步降低;勞動效率明顯提高,在數字化系統的支撐下,2022年該公司勞動生產率同比提高11.5%。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生產量、銷售量、成本、利潤指標均超挑戰值,利潤超挑戰值2610萬元,鐵精礦完成成本較2022年降低達9.12%。2022年,鞍鋼礦業公司“智慧采選工業互聯網平臺”實踐案例榮獲2022年(第四屆)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應用典型案例,該公司“黑燈工廠”建設生動實踐及成果被人民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報道。
夜色闌珊,隨著記者離開現場,高山頂上的“城堡”建筑群逐漸消失在夜幕之中。“黑燈工廠”內,各種反映生產、設備、人員狀態的數據依舊在快速更迭、傳送不休——這座年輕的礦山,在無人的“黑燈”之下,正在醞釀更加耀眼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