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人口紅利下降、人力成本上升、人才結構矛盾等問題正在成為困擾全球制造業企業發展的難題。為解決用工問題,“機器換人”浪潮正在全球制造業企業中蔓延開來。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英國牛津經濟研究所發表報告稱,預計到2030年,全球約2000萬個制造業崗位將被機器人取代。
近年來,在《中國制造2025》政策推動下,以“機器換人”或自動化生產為主要形式的產業轉型升級正在制造業企業快速推進。目前,許多企業都在積極布局機器人在各個生產環節的應用,以實現生產線的快速替換。
作為傳統的儀器儀表制造行業也加入了“機器換人”的浪潮。一些儀表企業通過引入機器人,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力成本。2016年7月,威勝集團的人車協作系統投入使用,利用最新的七軸機器人與人力協同工作,實現生產效率提升45%,人力成本降低50%。
運營成本降低、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提升……一大批儀表企業通過“機器換人”實現減員增效。“機器換人”是社會進步、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企業提高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增強自身競爭力的內在需要。
但是,隨著智能制造技術的發展和“機器換人”的推進,不少一線工人擔心,“機器換人”會影響自己的“飯碗”。其實,“機器換人”背后,人才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
未來一段時間內,單一技能、單一技術的簡單崗位會被機器人取代、會被“消解”,但新的多技能、多技術復合型崗位在快速產生。
英國牛津經濟研究所表示,每安裝一臺機器人平均會取代1.6個制造業工人,低技術工作的地區受影響最大。不過牛津經濟研究所也指出,機器人的發展最后可能會提高生產力和經濟成長,且創造新職缺的數量大致和取代的一樣多。
面對“機器人換人”,儀表工人不必過分擔憂。這些取代人工的機器,也意味著新的巨大的產業工人需求。如機器的創意、設計、制造、維修、保養等,都需要實實在在的工人。
但是這些都是復雜的勞動,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也相對較高。所以,想要不被淘汰,原來工人們應該多多學習,保持危機感,與時俱進,這樣才能在機遇來臨的時候成功把握住。
目前,“機器換人”雖然是一種趨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業必須要做的。因為,對我國的制造業來說,要實現成熟的“機器換人”還有很多技術層面的問題需要解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儀表工人也不用太擔心失去“飯碗”的問題。但是,未雨綢繆還是要的,如果一味墨守成規,不思改變,終將有一天會被機器人取代。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