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趙萍 報道
記者 顧學超 攝影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社會廢鋼蓄積量迅速增加。隨著我國鋼鐵蓄積量和廢鋼產出量的增加,廢鋼在我國鋼鐵行業鐵素資源中的比重將會越來越高。”7月13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常委、副會長唐祖君在第十五屆中國金屬循環應用國際研討會暨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七屆三次會員大會上指出,我國現在每年有2億多噸的廢鋼資源,但其潛力尚未完全發揮出來。他認為,廢鋼循環利用前景廣闊、意義重大、大有可為,促進廢鋼資源回收利用須多方綜合施策。
會上,唐祖君重點談及了建國以來鋼鐵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撐作用,同時介紹了今年上半年鋼鐵行業的總體運行情況,分享了鋼鐵行業進入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階段給廢鋼循環利用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圖為唐祖君
鋼鐵工業已進入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階段
唐祖君表示,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中的基礎產業,為經濟發展特別是制造業、建筑業提供原材料。在工業化和城鎮化時期,鋼鐵工業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相輔相成,兩者是正相關的、同步的,鋼鐵工業支撐助力國民經濟發展,國民經濟的發展也帶動鋼鐵工業快速發展。目前,我國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整體上已進入后期發展階段,對鋼的需求量很難再保持此前的高速增長狀態。進入新時代、新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鋼鐵行業供給要求更高。
唐祖君介紹了今年上半年鋼鐵行業的運行情況。一季度開局不錯,但4月、5月份鋼價持續下行,鋼鐵行業營業收入和利潤同比大幅下滑。1月-5月份,鋼協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營業收入為2.66萬億元,同比下降2.16%;利潤為252.05億元,同比下降73.22%;利潤率為0.95%,同比下降2.51個百分點;虧損面達到44.57%,比去年同期上升22.83個百分點。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月-5月份,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由盈轉虧,鋼鐵行業虧損21億元,同比下降102.8%,是41個工業門類中出現虧損的2個行業之一。
“造成目前困難的主要原因還是產能過剩、供大于求,尤其是建筑類品種過剩。”唐祖君進一步分析道,1月-5月份,全國粗鋼產量為4.45億噸,同比增長1.6%;粗鋼表觀消費量為4.09億噸,同比下降2.2%。
同時,唐祖君特別指出,今年前5個月粗鋼產量略有增長的主要原因不是國內消費需求增長,而是出口增加。根據海關總署數據,1月-5月份,全國累計出口鋼材3637萬噸,同比增加40.9%,進口鋼材313萬噸,同比下降37.1%。“進口下降也說明了國內鋼鐵需求在減少。”他說道。
廢鋼循環利用面臨機遇與挑戰
唐祖君認為,隨著鋼鐵行業進入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階段,廢鋼循環利用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
從機遇看,一方面,據有關專家和機構估算,2020年我國鋼鐵蓄積量已超過110億噸,2030年可達到150億噸。我國不僅鋼產量是世界第一,廢鋼產出也是世界第一。今后二三十年,我國都將處于廢鋼高產出期。另一方面,加快、加大廢鋼循環利用在當前背景下既重要又迫切。一是可以降低我國對進口鐵礦石的依存度,保障鐵素資源安全;二是可以減少碳排放和廢渣、廢水等的排放,推動綠色轉型,加快實現碳中和目標;三是可以降低能耗,節約能源;四是可以無限循環利用,減少資源消耗。
從挑戰看,廢鋼循環利用尚有問題待研究解決,主要在6個方面。一是廢鋼循環利用體系尚不健全,回收、拆解、加工、配送、應用一體化產業鏈還沒有完全形成。二是廢鋼利用率偏低,使用成本仍然較高,短流程電爐煉鋼發展緩慢。三是行業稅負偏高,稅收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四是行業發展還不成熟,規范企業加工能力相對不足,一些企業經營活動有待規范。五是廢鋼回收加工企業集中度不高,小而散問題仍然突出。六是現行的進口再生鋼鐵原料標準過高,不利于充分利用外部資源。
“鋼協對廢鋼循環利用高度重視,把這項工作作為協會的一項重點工作。”唐祖君介紹,去年,鋼協與廢鋼協一起向國家有關部門報告了廢鋼資源循環利用情況,反映了相關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今年初,鋼協與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有關司局舉辦五方會談,就廢鋼資源循環利用進行交流。“今年,我參加的幾個國家部委有關經濟運行分析座談會也談到了廢鋼資源利用問題。”他說道。
最后,唐祖君對加快廢鋼循環利用提出了6點建議:
一是針對廢鋼行業現有問題加強調查研究,深入一線、實事求是梳理清楚,并向有關部門反映,將行業相關訴求轉化為政府部門的政策選項。二是廢鋼資源循環利用涉及面廣,需多方參與形成合力,可在國家層面建立部際聯席會議機制,齊心協力、綜合施策加大廢鋼資源循環利用。三是完善有關政策,為廢鋼循環利用創造良好的環境,如目前反映較多的財稅方面政策。四是鼓勵支持發展短流程電爐煉鋼,尤其是全廢鋼電爐煉鋼。五是推動將廢鋼數據納入國家法定統計范圍,摸清家底。六是加強行業自律,促進廢鋼回收加工行業依法依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