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央行正式推出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以來,各大銀行火速行動,推進相關業務。截至目前,除國有大行外,包括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等近十家股份制銀行也已參與相關業務,落地貸款金額超百億元。記者了解到,目前還有多家商業銀行正積極收集上市公司融資需求額度及時間規劃,已與超百家上市公司對接或已達成合作意向,預計將很快啟動審批流程,這也意味著近期還將有一批上市公司披露專項貸款公告。
根據各銀行最新公告,中行已向32家上市公司明確貸款承諾,涵蓋集成電路、交通運輸、高端制造和商業服務等多個行業;農行表示,已完成9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購增持貸款業務審批,業務金額近40億元,另有近80家上市公司正在積極對接中;平安銀行全國范圍內已與超200家上市公司進行了貸款意向接洽,其中已初步達成貸款合作意向且進入業務流程超50家;興業銀行已成功完成2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購增持貸款業務審批,批復總金額逾40億元。
“目前還有一批名單尚在意向確定、申請及待審批的狀態,后續會加快進展。”一位銀行人士對記者表示,銀行將根據貸款向央行申請再貸款,對于已獲得貸款審批通過的上市公司,貸款資金將及時發放,流向董監高或者上市公司的銀行賬戶。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回購增持熱情高漲,回購計劃數量和金額較上年同期均翻倍增長。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A股市場已有約1900家上市公司實施回購,累計回購金額超1300億元。
“這顯示出‘增持貸’‘回購貸’業務的市場潛力。”國盛證券分析師張津銘表示,回購增持再貸款發放利率原則上不超過2.25%,這對上市企業和主要股東來說已經是很低的利率。以股息率4%的上市公司為例,假設股價不變的情況下,2.25%利率借款兩億元進行增持,分紅到賬為800萬元,還借款利息需要450萬元,凈收入預計約為350萬元。
根據《關于設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有關事宜的通知》,21家金融機構自主決策是否發放貸款,合理確定貸款條件,自擔風險,貸款利率原則上不超過2.25%。面對激烈競爭,已有銀行選擇通過壓縮利率空間占領市場。例如,農行與恒逸石化簽署的借款合同直接以1.75%的借款利率向上市公司發放貸款,支持后者回購股份。
對此,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借款利率不超過1.75%,這意味著農業銀行將以“零利差”向恒逸石化發放貸款,這種貸款方式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對公司而言是相當有利的。借款期限為3年,這為公司提供了足夠的時間來實施其回購計劃,并為其資金運作提供了靈活性。
后續該工具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首期額度是3000億元,如果這項工具用得好,可以再來3000億元,甚至可以再搞第三個3000億元。”央行行長潘功勝此前表示。
“從長期來看,不用糾結于這個工具本身的用途和規模,要看到打開的政策空間。”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認為,央行此番通過結構性工具直達新的市場領域,打開了貨幣政策調控、精準支持的空間,并且未來還可視運用的情況擴大相關規模。
新的業務模式也伴隨著新的業務流程和風控體系。因此,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新工具的使用將對銀行風控提出更高要求。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建議,在進行具體業務操作過程中,銀行應對上市公司及股東狀況進行嚴格審查,評估其信用狀況、還款能力,并注意避免業務集中于某單一借款人和單一行業領域。銀行應通過定期進行貸后評估、加強合規能力建設、完善業務操作程序、設置風險預案等手段提升全過程風險管理能力。
各銀行披露公告中幾乎都提到,借款用途專項用于上市公司股票回購,貸款資金堅持“專款專用、封閉運行”。同時,銀行也在準入、盡調和風控等方面加強管理。
興業銀行深圳分行行長助理薛敏日前在深圳金融監管局組織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盡調過程中,該行深入調研企業的資產負債情況、現金流狀況、股權結構等關鍵信息,并對其回購增持計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進行充分評估。在風控層面,銀行建立了多維度的風險評估體系,實時跟蹤市場動態和企業變化,確保貸款資金安全。
建行深圳分行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總經理張軍也提到,該行優先介入市值穩定、股票二級市場交易活躍、流動性較好并被納入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等指數的股票;審慎介入上市公司及其股東股份對外質押比例過高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