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云南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957.43億元,同比增長9.2%,比全國6.3%高出2.9個百分點,比貴州省高出0.2個百分點,增速排名全國第一位。
那云南的優勢又能持續多久呢?
近20年經濟增速冠軍換了四個
學者普遍認為,區域競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力。
區域競爭包括了很多方面,在GDP增速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第一財經記者回溯20多年的統計數據發現,在2002年之前,中國經濟增長格局大致是東部高速、中西部次之,還沒有形成某個省份成為相對領跑者的局面。但是從2002年開始,各省份的經濟增速就開始了各領風騷好幾年的態勢。
首先登場的是內蒙古。2002~2009年,內蒙古GDP增速分別為13.2%、17.9%、20.5%、21.6%、18%、19%、17.2%和16.9%,連續八年位居全國第一。
這八年的冠軍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本世紀初,中國進入重化工業時期,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支撐力是工業的高速增長,其中冶金、機械、器材、化工等重型工業發展快速,因此對資源產品需求旺盛,具有豐富煤炭等資源的內蒙古便借勢崛起。
除了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內蒙古的高速增長也有自身原因,就是其基數相對較低。增速連續保持八年第一之后,內蒙古的GDP才在2010年突破萬億元。此外,由資源暴富帶來房地產等投資的興起也是原因之一,比如鄂爾多斯現象就開始于此。
不過,內蒙古所代表的資源型省份的經濟高增長趨勢被國際金融危機打斷。2008年,宏觀經濟進入下行周期,對資源產品的需求迅速減少。雖然內蒙古在2008年和2009年能夠在4萬億投資背景下保持經濟高增長,但此后煤炭等價格大幅下跌,經濟增速也迅速下降。
此時,連續多年屈居第二的天津登上了冠軍位置。2010~2013年,天津GDP增速分別為17.4%、16.4%、13.8%和12.5%,均位居全國第一,并開始了與深圳、蘇州、廣州等城市的競爭。
天津的崛起延續了重化工業這一時代特征,其經濟的高增長主要源于國家級新區“濱海新區”。
定位為現代制造業基地的濱海新區內,先后落戶了空客A320總裝線、中航直升機總裝基地、中船重工造船等大型制造項目,這些型項目也帶來了固定資產投資的飆升,因此天津的經濟還表現出明顯的投資拉動型增長。2007~2013年,天津市投資總量連續6年每年跨越一個千億元臺階,其中2007~2011年,投資增速保持在20%以上。
繼任者重慶的經濟高增長原因與天津類似。2014~2016年,重慶登上了冠軍寶座,GDP增速分別為10.9%、11%、10.7%。
在大多數省份已經降至個位數增長時,重慶依然保持10%以上的增速。這背后是同為國家級新區的“兩江新區”也從政策和投資兩方面拉動了重慶的GDP,但與天津的重工業路徑相比,重慶更著重于產業轉移。當時,電子信息產業和汽車產業是拉動重慶經濟增長的兩大引擎。
自2009年以來,重慶汽車產業和電子工業都保持兩位數增長,甚至增速超過20%,工業產值每年可以新增3000億元左右。這帶動了重慶工業總產值從2009年的6772.9億元飆升至2016年的近2.4萬億元,其中這兩個產業就占了半壁江山。
然而,無論是天津還是重慶,依賴大項目投資的模式并不具有可持續性,如果沒有項目的持續落地,經濟增速自然就會下降。不僅如此,如今汽車和電子產業的下滑更是導致了重慶工業的整體下行。
這個時候,貴州殺了出來。2017年和2018年,貴州分別以10.2%和9.1%的GDP增速領跑全國。這背后,經濟總量低是一個重要因素,任何一個大項目都能對經濟增速產生巨大效應。
近幾年,貴州借助水電便宜、天氣涼爽等自然資源的優勢,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立起了一塊新招牌。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貴州大數據電子信息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6.3%和21.3%,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9.9%和26.6%。
云南領跑能持續多久
近幾年,云南省的經濟增速已經追至全國前列,去年以8.9%位列全國第二,今年一季度又以9.7%位居第一。
那么云南是否能在今年下半年乃至以后更長時間里保持這一領先優勢呢?要回答這一問題,首先要研究云南的高增長源自哪里。
從云南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云南省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5.3%,第二產業同比增長11.5%,第三產業同比增長7.9%。第一和第三產業的增長并不突出,也就說云南的經濟增長源泉在于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
今年上半年,云南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雖然增速較一季度回落0.9個百分點,但仍比全國高4.9個百分點,居全國第一位。其中,云南雖是煙草大省,上半年煙草制品業增長4.6%,保持平穩,但非煙工業合計增長卻達到13.2%。
云南省統計局對2018年經濟形勢進行了總結分析,在非煙工業中三大產業在崛起。2018年,電力行業保持高速增長,對云南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25%,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3.0個百分點,成為第一大拉動力;石油行業異軍突起,2018年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5.7%,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速貢獻率達23%,拉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7個百分點,是僅次于電力的第二大拉動力;電子行業發展迅猛,2018年電子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5%,拉動云南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3個百分點,成為第三大拉動力。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石油行業。這一產業的崛起主要緣于中石油云南千萬噸煉油項目。該項目于2017年8月投產,帶動這一產業產值翻倍增長。這也反映大項目對基數低的省份的拉動作用。
今年上半年,云南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7.4%,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4.5%,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13.6%,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增長12.6%,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9.7%,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8.2%。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到,云南工業增長還是以傳統產業為主,其模式也并未有創新突破之舉,主要還是因為經濟體量小而處于領跑位置,因此受宏觀形勢的影響將會很大,可持續性也將面臨挑戰。也就是說,屬于云南的領跑時代可能還未真正到來。
此外,上述數據也反映出云南和貴州的增長動力大體相當。今年上半年,貴州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14.1%,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12.9%,煙草制品業增加值增長9.8%,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6%。
也就是說,在全國經濟增速冠軍的競爭中,云南和貴州可能將會有一場膠著競爭。這兩個“小個子”未來誰跑得更快,還需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