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A股經歷了長達3年的熊市。現在市場已轉好,未來3年,我認為也會有較好的行情表現。”對投資者當下最關心的牛熊之辨,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所所長李迅雷昨日在接受上證報采訪時,明確表示看多A股。
對于最熱門的科創板話題,他說:“必須從更高的視角看科創板的意義。”對于投資,他認為要抓主流、抓趨勢,“你要分清楚所擔心的問題是今天的、明天的,還是后天的。”
看好未來三年行情
3月4日,上證綜指站上3000點,滬深兩市成交額放大到萬億元以上。李迅雷樂觀直言:“A股經歷了長達3年的下跌,我認為,未來應會有3年較好的行情。”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李迅雷認為,這些話體現了高層對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金融體系的定位。
不過,看好未來3年的行情,不代表看高指數。他認為,未來市場活躍度將有明顯提升,但指數高點不會超過5000點,A股市場將迎來分化,更多的是結構性機會。“隨著機構投資者占比提升,再加上經歷過2015年市場的大起大落,本輪行情會比較理性。這一輪牛市將使資本市場融資功能得到發揮,市場交易量、活躍度得到提升,估值得到修復。A股市場過去熱衷于炒短炒小、炒概念炒題材,炒的是不確定性;但未來,市場會給不確定性更多折價,給確定性更多溢價。”
為何不認為指數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李迅雷表示,當前A股市場整體估值水平并沒有“過低”。“去年A股跌到了歷史估值低點,但估值低點和估值水平低是兩回事。”李迅雷說道,“整體上A股市場的估值還有一定的扭曲,有一大批股票的估值水平已經到了低點,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股票的估值水平依然偏高。未來,后一部分股票在估值修復過程中會面臨調整壓力,從而影響到指數。因此,結構性機會存在于目前被低估的標的中。”
李迅雷還表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其中一個佐證便是外資不斷進入,這將成為今年市場的主要亮點。“從經濟體量考慮,外資對中國權益資產的配置規模應該要超過日本。但目前,外資對日股的配置量較大,對A股配置規模仍然較小,與中國的經濟體量不匹配,未來上升空間還很大,這也是外資未來還將持續加倉的邏輯所在。”
從更高視角看科創板影響
在李迅雷看來,科創板的影響并不僅僅局限于資本市場,其對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也有著重要的推進作用。
該怎么理解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意義呢?李迅雷認為視角要高。主要看三個方面:第一,試點注冊制是資本市場的重大改革,是對過去28年資本市場存在的諸多問題的修復和校正,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試點注冊制確實不同凡響。第二,從經濟轉型的角度看,設立科創板是進一步向科技轉型,進一步實現產業升級的重要標志。第三,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來給科技型民營企業優先融資,是符合目前政策重點和經濟發展方向的。
李迅雷特別提到,科創板的特點之一是退市制度的嚴格執行。過去A股市場熊長牛短,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退市制度沒有很好執行。2014至2018年,A股市場的退市企業僅19家,同期美股、港股分別退市1863家和644家。A股市場如果嚴格執行退市制度,未來發展空間和前景會更樂觀。“僵尸企業的出清,也會改善指數構成。”
“設立科創板將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里程碑,標志著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有了實質性進展。”李迅雷認為,今后,以科創板帶動注冊制試點可能會推廣到創業板、中小板,最終向整個主板推廣。
這使得資本市場融資效率和規模得到進一步增大,優勝劣汰功能得到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的開放度也會進一步提高,境外投資機構和境內機構投資者的持股比重也會不斷上升。為此,“我們有更充分的理由看好資本市場的明天。”
應重點把握主流趨勢
近期A股市場行情活躍,機構投資者之間的交流也十分頻繁,李迅雷透露,機構目前也還有各種擔憂,但他建議要看主流、看大勢。
李迅雷表示,機構擔憂的都還是基本面問題,如經濟下行壓力、民企融資難、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下滑……在他看來,在行情演進的過程中,有所擔憂是正常的,但應該重點把握主流趨勢。是擔心今天、明天的問題,還是擔心后天的問題?事實上,市場下跌的最后一個階段,往往就是在擔心后天的問題。
“對于后天的問題,隨著外部環境的改善,政策導向的進一步明朗,市場預期已經改變。但今天、明天的問題是始終存在的,有待改善和努力。長期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后天的問題解決了,其實也就奠定了市場的基礎。”
李迅雷特別提到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認為這明確了經濟和金融的辯證關系,如指出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
“過去,我們講得比較多的是實體做大,經濟做實,金融要做小,金融只是起到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這次講的不一樣,高層提出了‘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這一提法意味著金融作為核心競爭力之一,需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尤其是證券,證券主要是推動直接融資。做大證券行業,實際上就是金融改革,即發揮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功能,從而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這有利于民營企業降低融資難度和融資成本。”
過去,提高直接融資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我國金融業以銀行為主,銀行主導了龐大的融資體系,導致我們的間接融資比例比德國、日本還要高。二是過去的‘金融抑制’導致直接融資比重過小。銀行、地方、國企都處在融資閉環中,民企要通過市場化融資,主要靠非銀金融機構,如民間理財機構、擔保公司、互聯網金融等獲得融資。今后,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券商在直接融資中將發揮更大作用,這是資本市場非常值得看好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