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供應鏈管理協會(ASCM)例行發布《2023年供應鏈發展趨勢》(下稱《趨勢》),并從115個發展趨勢中確定了供應鏈發展的前10大趨勢。
趨勢一
深化大數據分析與應用
提升供應鏈可視性、規劃性
《趨勢》將“大數據與分析”列為第一。核心有3點:一是通過數字化、敏捷化的供應鏈管理,可以緩解供應鏈中斷造成的混亂問題;二是有助于實現預測性和規范性分析;三是實現供應鏈更高的可視性、規劃性,提升數據驅動的決策性、可預測性。
在生活資料供應鏈領域,大數據與分析案例已層出不窮。鋼鐵供應鏈領域的相關案例也正在興起,生產環節多用于計劃與質量控制,流通環節則多見于價格及庫存預測。在有關數字化與信息化之分的諸多討論中,有一個觀點認為,信息化是“T+0”,即時間與線下保持同步,而數字化是“T+1”,關鍵在于能否基于算法、大數據進行預測和判斷,釋放數據的時間和效率潛能。鋼鐵企業推動數字化供應鏈建設,主攻方向應是推動大數據進一步應用,更多地實現生產和供應鏈管理可視化、精準化,為“快”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
趨勢二
數字供應鏈乃大勢所趨
是一流供應鏈應具備的基本要素
《趨勢》指出,以數字化管控供應鏈風險、提升供應鏈彈性、增強供應鏈安全將成為供應鏈管理領域基本要素。供應鏈數字化包括通過物聯網實現大規模傳感器應用、數字孿生、內部和外部接口共享、流程自動化等。
供應鏈數字化已是大勢所趨。一流的鋼鐵企業必須采用數字供應鏈,否則將被更靈活、更高效的競爭對手甩在后面。供應鏈數字化發展到當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關鍵要打通更廣范圍、更長鏈條的數字協同與接口,實現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商流等“四流”線上線下的無縫鏈接。
趨勢三
提升供應鏈彈性與抗風險能力
增強供應鏈韌性
《趨勢》指出,供應鏈將變得更加緊湊和本地化。供應鏈風險和彈性需要高度復雜和相互關聯的協作。其關鍵戰略包括供應商、生產能力和運輸流程的多樣化,以及尋找替代材料和非傳統合作伙伴關系。
統籌發展與安全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產業發展的新要求,也已經成為當下應對不確定性的關鍵詞。擁有彈性供應鏈設計能比競爭對手更快地減輕不良事件影響、提供卓越的客戶服務、創造價值和提升市場份額。供應鏈中斷事件在鋼鐵行業市場運行中屢見不鮮,如鋼廠不發貨、倉儲企業爆倉等導致的停產、無法交貨等情況時有發生。在效益與安全之間尋求動態平衡,解決之道在于提升供應鏈協同水平,抓手是強化數字化技術應用,利用數據連通性,做好場景設計,全鏈路提高供應鏈風控水平,維護供應鏈穩定性、持續性。
結合鋼鐵行業現有的供應鏈風險管理案例,目前的主要應對措施是:第一,做好供應商風險因素監控,變被動防范為主動防御。包括對輿情、履約風險的線上監控等,關鍵要提高數據的及時性。第二,做好供應鏈風險監控預警,預防供應鏈中斷風險。這方面涉及對安全、法律、需求等多個方面的監控。如普洛斯物流園智慧系統設有“氣象災害云防控系統”,以防御天氣可能造成的物流風險。第三,對關聯企業進行挖掘與監控,全面開展供應鏈風險評估。這要求供應鏈系統與關聯企業打通,不能事倍功半、形成“孤島”。第四,實施全鏈路數字化管理,發揮各自在貨源采購、物流等鏈路的信息共享機制作用,實現對供應鏈的協同風控。
趨勢四
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
正全面滲透至流程和系統
《趨勢》指出,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是在廣泛的操作環境中集成人員、流程和系統的基礎,正成為供應鏈效率提升的驅動力。人工智能在供應鏈領域涉及更具協作性的方法,以及人與機器人之間的伙伴關系,將對眾多供應鏈功能產生重大影響。
2023年,ChatGPT火遍全球,人工智能正滲透至生活與生產資料供應鏈的各個環節。比如,以交互式AI構建的聊天機器人、智能語音助手等,已經成為客戶溝通交流的重要手段,可有效提升客戶滿意度、降低人工成本。作為AI分支領域之一的圖像識別技術已廣泛應用于供應鏈領域,如廢鋼識別。大部分企業利用圖像識別技術,實現了數字化感知、智能化運營、可視化決策等。未來,人工智能將在鋼鐵供應鏈上逐步實現“車、貨、倉”的全面數字化感知與智慧化管理。
趨勢五
機器人正在改變供應鏈
將大幅節約成本
《趨勢》指出,勞動力短缺、供應中斷和需求激增迫使組織利用機器人技術,智能機器人正在改變供應鏈。移動和固定機器人將協助工人完成倉儲、運輸和“最后一公里”的交付任務。雖然初始投資會很高,但從長遠來看,節約的成本將是巨大的。
在軟件領域,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技術已在供應鏈應用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比如,RPA技術已經能夠完成繁雜的票據錄入工作,大量物流單據可以結合OCR(文字識別技術)組件實現自動錄入,將基于規則、重復性、枯燥的數字化業務實現自動化,從而把員工從大量的、簡單重復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在硬件領域,物流機器人正在被廣泛應用。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2022年《第六次全國物流園區(基地)調查報告》,全國符合調查條件的物流園區有2553家,比2018年第五次調查時的1638家增長56%,自動化庫房占比已經達到30%,物流機器人逐步承擔貨物轉移、搬運等工作。更多發展趨勢則體現在無人化倉儲、盤庫等方面。不過,在鋼鐵領域,一些機器人應用受到載重量與使用頻度限制,仍需要統籌考慮成本與效率,不能盲目追求完全自動化。
趨勢六
重視數據安全、網絡安全
嚴防數據泄露
《趨勢》指出,數字化供應鏈越多,就越容易受到網絡攻擊。應在保護供應鏈網絡、設備、人員和程序中加強協作、加強投資、加強培訓。
鋼鐵行業的供應鏈多是網狀組織模式,某一家供應商的網絡受到攻擊,黑客就可能會接觸到該供應商所有客戶的信息。供應鏈數據不僅涉及安全,更涉及利益。當前,數據已經成為新的、有巨大潛力的生產要素,往往代表著巨大的商業價值,不僅在技術上要投入,形成技術壁壘,加快建設完善相關規章制度也更為重要。
趨勢七
構建循環和可持續的供應鏈
勢在必行
《趨勢》指出,“獲取、制造、丟棄”的傳統線性商業模式不僅提高了原材料成本,而且會增加短缺和波動的可能性,將走向“死胡同”。與此同時,圍繞稀有礦產、能源和大宗商品的獲取,許多沖突不斷上演。由于供應鏈涉及全球生態系統的每個部分,因此,優先考慮負責任、恢復性和再生性的循環經濟勢在必行,而且意義重大。
循環和可持續供應鏈的實質是低碳。“雙碳”不僅是國家戰略,也是行業戰略,更是企業戰略。2022年8月18日,《鋼鐵行業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術路線圖》發布,明確在2030前實現碳達峰;2030年—2050年,實現深度脫碳;2050-2060年,實現碳中和。國內鋼鐵企業都紛紛發布路線圖,“碳”成為影響企業參與鋼鐵供應鏈的要素之一。鋼鐵供應鏈低碳運營趨勢,將對采購、生產、銷售、交付、制造和回收全過程進行改善。企業未來應在業務模式優化、能源結構調整、節能設備及系統升級、包裝及載具綠色循環、材料及設備回收等方面進行規劃設計,再生鋼鐵資源將是重要的發力點。
趨勢八
打造必需品供應鏈
強化供應鏈社會責任
《趨勢》指出,供應鏈負責人必須支持必需品生產商有能力轉移產品,幫助零售商、政府和非政府組織與有能力的供應商建立聯系。此外,對溫度控制有嚴格要求的貨物訂單量將繼續增長,對挑選、包裝和運輸都帶來新的挑戰。
此趨勢涉及與民生密切相關的供應鏈建設,與鋼鐵行業相關度不高。
趨勢九
打造更安全高效的物聯網
構筑物流領域競爭優勢
《趨勢》指出,洞察力和敏捷性被證明是供應鏈中的關鍵競爭優勢。物聯網可提供有關產品位置、移動速度、預計到達時間和當地大氣條件等近乎實時的信息,將推動組織降低成本,提高服務水平并優化網絡。
物聯網技術是實現智慧物流的基礎。在鋼鐵供應鏈領域,RFID(射頻識別技術)是常見技術之一,如貼在板卷和線材上,在提高入庫、出庫、盤點等核心業務流程效率上有顯著的效果。更安全高效的物聯網,意味著在供應鏈體系中可實現人員更少、成本更低。當前限制鋼鐵行業應用物聯網技術的成本問題,將在后續逐步得到解決。
趨勢十
補齊物流短板
強化多式聯運
《趨勢》指出,運輸規劃系統依賴于供應鏈利益相關者以集成和靈活的方式進行協作,根據實時信息調整各種運輸模式,以提高可見性、集成度和靈活性。物流組織必須為多種運輸網絡無縫交互創造必要的條件,同時,應重新思考倉庫、高速公路、港口、水路和航空運輸之間的物理聯系。
這個趨勢讓我們從諸多的數字、智能字眼中回歸到本質、回歸到線下。補齊物流短板的關鍵在于與供應鏈相關者協同,積極開展物流規劃與多式聯運,這是降低供應鏈成本的關鍵所在。不論時代如何發展,為客戶創造成本價值仍是提高供應鏈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本質所在。鋼鐵行業大進大出,物流組織復雜,成本居高不下,多式聯運恰是鋼鐵行業供應鏈升級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賀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