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郭慧嫻 郭華蘭
“聽說了嗎?最近綜合料場工地上開啟‘光盤行動’啦,建筑垃圾等廢棄物都被利用起來啦。”
“是呀,還新上了一套設備,能把建筑垃圾直接加工成建筑材料,既省錢又環保!”
……
最近,新鋼綜合料場項目工地上多了一個“大寶貝”。它“吃”進去的是建筑垃圾,吐出來的卻是“棟梁之材”。它就是新鋼建設公司今年5月份引入安裝、7月份投入運行的砂石分離機。它可以通過篩選、提取、分離、清洗等工序把建筑垃圾加工成建筑材料。
廢棄物利用率達90%以上
在新鋼綜合料場項目工地上,建筑材料及廢棄物如同小山般堆積。在這些“小山”附近,矗立著1臺長近100米、高近4米的大型機械設備。
工作人員現場操作挖掘機把砂石廢棄物源源不斷投進給料機漏斗,再由給料機均勻輸送至三級篩分機進行清洗、分離。砂石中的廢棄物質被單獨剝離出來,經過篩分變成粗細不等的礫石,分別通過傳送帶傳送出來。在傳送過程中,機械設備可以清撿分離出木屑、泥塊、生活垃圾等物質,砂石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
“為節約設備采購成本,5月份,我們只采購了砂石分離機等主體設備,而皮帶輸送機等輔助設備則是從報廢設備中拆卸拼裝而成的。通過近2個月的安裝調試,該設備于7月初正式投入使用。”新鋼建設公司土建工程部副經理馬劍鋒告訴筆者,“整套設備包括篩分機、皮帶輸送機、上料設施、水洗、降塵裝置等,按照一天8小時工作時間計算,可以將200立方米砂石廢棄物變成可再生建筑材料。以砂石土為主的建筑垃圾混雜了大量泥土、樹根等有機雜質,這臺設備對這種建筑垃圾有著超強的處置能力。”
筆者了解到,建筑垃圾“變廢為寶”的過程看上去簡單,全程只需要幾分鐘時間。實際上,這一過程要歷經三級篩分,經過精細化的分選流程和手工分揀工序,較難處理的建筑垃圾從出料口出來時,已經變成了各種等級的礫石和砂子。自7月份起,這個可以納廢吐寶的“大胃王”正逐步將綜合料場項目工地上的5萬立方米砂石廢棄物變成建筑材料。
圖為該公司引入的砂石分離機。(郭華蘭 攝)
從“消耗模式”變為“收益模式”
目前,砂石料短缺是全國乃至全球各類建筑工程面臨的共性難題。因供需失衡導致砂石等原材料價格上漲,使得“一砂難求”的現象較為突出,為施工企業帶來較大的成本壓力和質量管控風險。
新鋼綜合料場工程項目位于江西袁河老河道沖擊區域,地表砂礫層較厚,在深基坑挖方過程中產生了約5萬立方米砂石廢棄物。筆者了解到,在砂礫土運輸處理過程中存在道路不便、距離較遠等情況,往往要投入大量財力、物力。同時,在挖方過程中產生的砂礫土,需要重新建造消納場所,不僅占地面積大,還直接裸露堆放,存在污染環境的問題。
為此,新鋼建設公司提出一個想法:如果將砂石廢棄物進行清洗、分離,將分離后的砂子和礫石作為攪拌站的原材料,就能有效緩解目前原材料采購難的問題。這樣不僅能節約采購成本,還能解決廢棄砂礫土運輸及污染等問題。因此,該公司引進砂石分離機,專門用于綜合料場砂石廢棄物的處理。
該砂石分離機可將廢棄物的處理方式從原來的“產生—收集—外運—推放處置”4道工序縮短為“產生—就地處置—直接利用”3道工序,成為直接變廢為寶的綠色循環模式,真正做到了綠色環保處理,節省了大量運輸費用,加快了資源再生利用的步伐,讓垃圾處理從“消耗模式”變為“收益模式”。
截至8月27日,新鋼建設公司已經完成1.5萬立方米砂石處置工作,節約處置資金約20萬元,預計到12月份可完成5萬立方米砂石的全部回收利用,可產生效益約100萬元。
《中國冶金報》(2020年09月02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