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賈林海 報道
特約通訊員 藍義高 攝影
“一個強大、有競爭力的鋼鐵工業是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9月26日,第四屆全國鋼鐵行業“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交流大會召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兼科技環保部主任馮超在做中國鋼鐵行業科技創新報告時如是說。
圖為馮超
馮超從歷史沿革、產量變化、進出口格局演變、對下游行業發展的支撐等方面介紹了中國鋼鐵行業的發展。“當前,我國鋼鐵行業發展呈現出實物供給質量提高、科技創新質量提高、綠色發展效果顯著、智能制造水平快速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全球領先、國際合作持續推進等特點。”他說道。
馮超介紹,“十四五”以來,我國粗鋼產量呈現下降態勢,鋼鐵行業面臨一定的困難和挑戰,如下游需求恢復不及預期、原燃料價格高企、鋼材價格持續走弱、行業利潤處于較低水平等。“在復雜嚴峻的形勢下,我國鋼鐵行業體現出強大的韌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兼并重組進展明顯。”他肯定道。
圖為大會現場
“科技創新支撐了中國鋼鐵工業由小變大變強。”馮超介紹了我國鋼鐵行業科技創新進展。
一是工藝流程進步。馮超介紹,當前,我國鋼鐵行業建立起世界規模最大、最先進的現代化鋼鐵生產體系,擁有世界最現代化、最大型的冶金裝備,主要工序主體裝備國產化率達到95%以上,還研發應用了世界最先進、最前沿的冶煉技術。
二是鋼鐵產品進步。我國鋼鐵產品品種不斷豐富、質量不斷提升。截至2022年底,我國22個大類鋼鐵產品自給率超過100%。特別是高性能鋼材生產和應用比例顯著提高,并以較低的價格支撐了下游產業的發展和升級換代,部分鋼鐵產品穩步邁入國際第一梯隊,有119項鋼鐵產品實現全球首發。
三是冶金建設進步。目前,我國鋼鐵行業擁有一批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冶金設計院、工程咨詢公司和工程公司,并自主建設了以鞍鋼鲅魚圈、首鋼京唐、中國寶武湛江鋼鐵、河鋼樂亭等為代表的先進鋼鐵流程,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個具備自主設計、自主建設、以國產設備為主體的千萬噸級鋼廠能力的國家。我國冶金建設企業還承擔了一批海外鋼鐵項目的工程建設,為海外鋼鐵企業提供了最具競爭力的鋼鐵工藝技術和裝備、最嚴格的環保技術、高效的工程建設和運營服務,在35個國家和地區承接了115項工程,實現了技術輸出、裝備輸出、標準輸出。
四是綠色發展進步。2019年,我國鋼鐵行業開啟了世界最大規模、最嚴環保標準的“鋼鐵綠色革命”。截至目前,我國共有148家鋼鐵企業完成或部分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涉及鋼產能約6.24億噸。
“鋼鐵企業和相關科研單位積極開展技術攻關,開發出活性焦脫硫脫硝一體化、高爐煤氣精脫硫、無組織排放管控一體化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有力地促進了工業領域運輸結構綠色轉型。”馮超肯定道。
五是低碳發展進步。自我國提出“雙碳”目標以來,鋼鐵行業將低碳轉型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開展了鋼鐵行業碳達峰、碳中和愿景及技術路線圖研究,提出了系統能效提升、資源循環利用、流程優化創新、冶煉工藝突破、產品迭代升級、捕集封存利用6條技術路徑。“這6條路徑及各路徑關鍵技術各有分工。”馮超表示,6條技術路徑相輔相成、協同互補,助力我國加快實現“雙碳”目標。
“當前,我國和世界上正在進行的主要重大研究有8個方向。”馮超介紹,一是富氫或全氫氣基直接還原技術、二是富氫碳循環高爐技術、三是氫基熔融還原技術、四是近零碳排放電爐流程技術、五是鋼鐵近終型制造技術、六是高廢鋼比高效轉爐技術、七是冶金渣顯熱回收及高效化資源利用技術、八是二氧化碳捕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任何一個方向的突破都會為中國和世界鋼鐵工業實現碳中和做出重大貢獻。”他說。
六是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提速。“鋼鐵行業作為制造強國建設的重點行業,全流程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水平關乎行業全球地位,對于鞏固壯大我國實體經濟根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構筑數字化時代國家競爭新優勢具有重要意義。”馮超說。
近年來,《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等一系列產業政策文件,都對鋼鐵行業加快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做出重要部署。
七是創新體系完善優化。馮超介紹,從國家級創新機構來看,截至2021年底,鋼鐵行業相關的國家工程實驗室有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有28個、企業技術中心有57個,為鋼鐵行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未來,鋼鐵行業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方向,相互結合系統布局;瞄準前沿,特別是在低碳等技術革命性突破的領域,注重共性技術開發。”馮超分享了他對鋼鐵行業科技創新趨勢的看法。他提出,鋼鐵行業要圍繞數據等新型生產要素,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結合行業現狀和趨勢,瞄準內循環需求,引導下游行業用鋼需求升級,助力鋼鐵行業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