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賈林海 報道
特約通訊員 藍義高 攝影
“回顧我國鋼鐵行業發展歷程,無論是初期的手動生產,還是后面的半自動化生產、自動化生產,亦或是當下撲面而來的智能化生產,都離不開電的支撐和先進設備的應用。”9月26日,第四屆全國鋼鐵行業“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交流大會召開,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鞍鋼集團本鋼首席技師羅佳全在做鋼鐵行業電工新技術、新裝備報告時說道。
圖為羅佳全。
羅佳全介紹,在我國鋼鐵行業發展初期,電力供應相對不足,影響生產連續性和效率。“一五”計劃期間,我國用電技術落后。當時,通過新建電廠、改造電網和優化鋼鐵生產工藝中的用電環節等措施,鋼鐵行業用電情況逐步改善,為后續發展積累了經驗和基礎。
他回顧道:“進入半自動化生產階段,生產設備的運行可靠性和穩定性相對較低,這是因為當時人才短缺且資金投入不足。進入自動化生產階段,鋼鐵行業生產效率大幅提高,產品質量提升,人力勞動成本有所降低,生產安全性明顯增強。”
“進入數字化、智能化時代,各行各業的發展都深受其影響。”羅佳全進一步介紹,“數字化和智能化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系。數字化為智能化提供了必要的數據支持,而智能化是數字化的高級階段,通過應用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更高層次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羅佳全表示,聚焦“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數據價值化”,面向管理全方位、經營全鏈條、制造全流程是目前鋼鐵行業在數字化、智能化方面的主要方向。
圖為與會代表參觀會場外的技術展臺并進行交流。
“雖然我國是鋼鐵生產第一大國,但我國的人均鋼產量、能源降耗水平、勞動生產率依然較低,原因就在于我們的生產裝備、技術水平、人才體系、管理理念與世界先進企業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羅佳全說,“作為一名電氣專業人員,我認為我們在電工新技術、新裝備的專業認知上與先進企業相比有差距。”
他表示,電工新技術是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領域,而電工新裝備更是代表著助推數字化、智能化應用落地,實現“一鍵式”生產、邁入“黑燈工廠”硬件設施的基礎。“如果在這一領域中我們不優先深化認知、不優先創新、不優先開發核心技術、不優先應用,我們就無法為鋼鐵行業的發展注入新活力。”他說。
“所有能支撐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生產的‘電’都需要電工新技術、新裝備的不斷涌現,以及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的推動。”羅佳全認為,未來,隨著電工新技術、新裝備的應用,鋼鐵行業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