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楊悅 報道
記者 朱亞明 攝影
“世界貿易組織等眾多國際組織和倡議機構正在積極協調,有意將碳排放元素納入到未來的國際貿易體系中。在此背景下,中國鋼鐵企業需認真考慮如何長遠面對未來的國際貿易格局。建議主動應對、擁抱變革,加大綠色創新研發投入,尤其是原創性綠色創新技術研發。”3月30日,在由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主辦的2024(第十五屆)鋼鐵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世界鋼鐵協會副總干事、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鐘紹良在做《世界鋼鐵行業發展格局變化趨勢》主題報告時如是指出。
圖為鐘紹良
世界鋼鐵產業發展格局變化趨勢清晰
鐘紹良表示,目前全球鋼鐵產業發展格局變化趨勢逐漸清晰。一方面,全球鋼鐵生產重心隨時間不斷轉移,目前正處于“亞洲時代”。特別是自1980年以來,中國的鋼產量增長了26.3倍,其他國家僅增長了27%,全球粗鋼產量增量中的84%源于中國。另一方面,全球粗鋼消費量仍將保持增長,但增幅放緩,低碳轉型將壓縮鋼鐵需求的增長空間。在沒有低碳轉型約束的情況下,到2050年全球鋼鐵需求量預計可能會上升至25億噸甚至是26億噸,而低碳約束很可能將把需求預期壓縮至21億噸左右。但是,無論世界形勢如何變幻,全球鋼鐵需求都將在可預見的未來保持增長,只是增幅可能放緩,部分年份可能出現起伏。未來二三十年,印度、東南亞將成為全球鋼鐵需求增長新的動力源。
此外,鐘紹良表示,目前全球粗鋼產能渡過平穩期后又開始增長,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計數據,全球粗鋼產能自2014年以來保持在24.5億噸左右,到2023年底達24.99億噸。全球鋼鐵產能大概率將持續增長,預計到2026年底達到26.2億噸左右。2024年—2026年,全球將新增1.24億噸粗鋼產能,其中亞洲超過7000萬噸,75%為長流程主要來自印度和東南亞。國際鋼鐵貿易已經進入瓶頸期,目前全球鋼產量中的合計40%用于直接或間接出口,其中約22%為直接出口。在復雜的地緣政治和低碳約束背景下,未來進一步增長的空間有限。
“直接還原鐵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逐年提高,生鐵作為中間產品貿易量占比極低。”他補充道,“目前,全球直接還原鐵的產量和占比正逐年提高,隨著低碳轉型深入推進,預計未來還將繼續提高。”
“大型化和專業化是大型鋼鐵企業發展的永恒話題。”鐘紹良表示,就大型化而言,鋼鐵企業在過去20年里經歷了歷史上第四輪大規模兼并重組,世界最大鋼鐵企業的規模達到極致,進入前20強的門檻提高到了1800萬噸;就專業化而言,專業化的頂尖鋼鐵企業仍然存在,但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利基企業預計逐漸退出市場。長期來看,兼具大型化和專業化的企業將成為市場中的“王牌”,如中信泰富特鋼和得興集團等。此外,鋼鐵企業追求的“美學”也發生變化。過去鋼企以大和多為“美”,認為規模越大越好,追求多品種、多產業、多基地;如今鋼企轉而以“精、富、責、綠”為美,聚焦精品,注重經濟效益,深入踐行ESG(環境、社會與治理)理念,著眼未來,持續推動可持續發展。
全球鋼鐵行業減碳形勢嚴峻
鐘紹良介紹,據世界鋼協統計數據,盡管全球鋼鐵行業已經投入了大量資源推進節能減排,但截至2022年全球平均噸鋼二氧化碳排放和噸鋼能耗強度仍然創有正式統計的15年以來的新高。截至目前,全球約40家鋼鐵企業公布了明確的碳中和目標,產能占比為45%。“這代表著,目前全球至少有一半的鋼鐵企業圍繞低碳轉型還沒有規劃,更不必提實際行動。全球鋼鐵行業減碳形勢嚴峻。”他強調道。
“此外,全球鋼鐵企業的碳中和目標跨度較大。”鐘紹良介紹,目前,全球大多數鋼鐵企業設定的目標為到2050年實現企業運營碳中和,到2030年減排30%左右。SSAB和利百得集團(Liberty Group)的碳中和目標則更為激進,計劃到2030年實現自身碳中和。目前,低碳鋼鐵市場已經啟動,部分鋼鐵企業已經嘗到了蛋糕,例如中國寶武、河鋼集團、安賽樂米塔爾等。然而,隨著類似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的政策相繼實施,世界鋼鐵貿易格局將發生巨大變化。
“我個人認為,在此背景下,多數鋼鐵企業對低碳轉型缺乏重視,很多企業還在質疑、等待、觀望。在整個產業鏈中,鋼鐵行業的低碳轉型速度較慢。”他說,“如果把推進低碳轉型的鋼鐵行業比喻為一輛爬上坡路的車,目前下游用戶通過購買低碳排放鋼在前面使勁拉車,上游供應商則通過主動合作在車后奮力推車,最終目的是帶動整個產業鏈低碳轉型。部分鋼鐵企業在‘推拉’之間無動于衷,對外展示的形象就是保守、被動。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是如此,中國有不少在低碳轉型方面做得比較好的企業,例如中國寶武、河鋼集團、鞍鋼、首鋼、包鋼、建龍等。”
低碳將重塑世界鋼鐵發展格局
未來行業還將如何變化?鐘紹良認為,低碳將重塑世界鋼鐵發展格局。
鐘紹良介紹,目前,全球不同地區的低碳技術研發路徑有出現分化的趨勢。一方面,歐洲、北美地區的企業主張發展“100%廢鋼+電爐”“氫基直接還原鐵+電爐”“氫基DRI+熔分爐+現有轉爐”等生產技術,可以統稱為“擺脫高爐派”。另一方面,亞洲地區的多數企業積極推進“高爐純氧碳循環”“高爐富氫”“氫基直接還原鐵+熔分爐+轉爐/電爐”等生產方式,希望充分利用現有的高爐設備,可以統稱為“保衛高爐派”。其他地區的大部分企業則保持觀望態度。
“此外,低碳轉型的推動下,企業之間的競爭格局也將呈現新變化。一方面,部分老牌企業將在全球推進低碳轉型的進程中獲得新機遇、新生機;另一方面,類似Hydnum Stee、H2 Green Steel等的大量初創型鋼鐵企業也應運而生。此外,金融機構等也在積極參與鋼鐵行業的低碳轉型。”他表示。
“低碳領域的相關標準也成為了行業的新課題。”鐘紹良介紹,圍繞“低碳鋼”“零碳鋼”“綠鋼”等術語,目前全球范圍內還沒有真正的、統一的、被廣泛接受的定義。在擁有“真正的定義”以前,企業需特別謹慎使用這類術語,防止帶來“洗綠”嫌疑,越來越多的國際組織、研究機構、金融機構和下游企業日益關注這個問題。相應的,不少國際組織、研究機構、金融機構也正在計劃制定相關標準,“科學減碳目標倡議”等國際倡議也隨之涌現。
“在低碳轉型的大背景下,過去那種跟隨式的研發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中國鋼鐵企業需要加強原創性技術創新研發,這對體量早就超過全球一半的中國鋼鐵行業而言,既是機會,也是責任。”鐘紹良最后建議,中國鋼鐵行業還需主動融入國際組織,積極參與全球行業治理;積極建立完善的溫室氣管理體系;在不推卸責任的同時主動承擔責任;培養更多復合型人才,同時給善于創新、勇于革新的年輕人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