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實習記者 郝淑慧 報道
記者 顧學超 實習記者 朱亞明 攝影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國內熱軋H型鋼年產量穩步增長,2021年達1950萬噸;但是相比國內熱軋H型鋼3290萬噸的總產能,產能利用率較低,與歐美國家相比,國內熱軋H型鋼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應用熱軋H型鋼對減少碳排放,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有重要意義。”8月2日,在鋼結構建筑工業制造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現場,馬鋼技術中心型鋼研究所所長、中國寶武工程科學家吳保橋介紹了我國結構用熱軋H型鋼的研發與應用情況。
熱軋H型鋼鋼混組合梁和傳統混凝土矮T型梁相比,無論是在材料生產階段、構件制備階段,還是在物流運輸階段、安裝施工階段和拆除回收階段,均在減排方面有優勢。據中國建筑節能協會能耗統計專委會統計,2018年建筑行業碳排放占全國比重為51.3%。鋼結構轉型可降低能耗12%、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且鋼結構在生產階段比混凝土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
因此,吳保橋建議建筑結構優選采用鋼結構,同時優選采用軋制成型的熱軋H型鋼,以減少采用焊接H型鋼在下料、焊接、矯直等過程中的碳排放。
此外,吳保橋還指出了熱軋H型鋼應用到建筑的3個優勢。
一是高效快捷、省時省力。熱軋H型鋼均為工廠化生產,鋼結構裝配式拼裝簡便,可節省人力和時間成本。
二是綠色環保、節能減排。鋼結構材料均可回收周轉,使施工環境改善。
三是循環使用、降本增效。熱軋H型鋼無需現場切割,損耗率低、壽命長,工期較之前縮短,綜合成本優勢明顯。
吳保橋以馬鋼為例,介紹了目前國內熱軋H型鋼研發與應用情況。目前,馬鋼產線設計年產能 310 萬噸,擁有國內唯一的重線H型鋼生產線,可提供多種強度級別、多種韌性等級產品,并具有抗震、抗撕裂、耐候等性能。目前,馬鋼熱軋H型鋼產品已廣泛應用于港珠澳大橋、蘭新鐵路、國產大飛機機庫、福建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等橋梁、建筑、能源和鐵路工程。
“在熱軋H型鋼標準規格少,設置不合理的問題上,馬鋼修訂GB/T11263標準,重點增加重型規格和規格優化設計方法內容;在與客戶合作的設計軟件中新增熱軋H型鋼規格優化及選型功能;并具備根據實際應用需求,提供定制規格、“標準+α”和“標準組合”產品的能力,正為熱軋H型鋼的發展和應用貢獻著馬鋼力量。”吳保橋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