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垚 郭達清
“要實現全球礦業的高質量發展,取決于是否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順應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時代要求,取決于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發展,取決于新一輪產業革命和技術革命科技創新。我們要立足共同利益、著眼長遠發展,共同應對風險挑戰,把握未來發展機遇。要在維護全球貿易多邊機制的框架下實現礦業新發展。只有堅持經濟全球化大方向,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才能保持全球經濟的長期繁榮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倡議,為世界經濟及全球礦業開辟了新空間,為礦業投資和國際貿易搭建了新平臺,為全球礦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10月9日,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凌月明在由自然資源部、天津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國礦業聯合會主辦的2019(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開幕式上指出。
創新、轉型——重塑礦業形象
據介紹,70年來,礦業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發揮了奠基作用,做出了重要貢獻,也成為全球礦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已經成為中國礦業界的共識,也代表全球礦業的共同利益。礦業行業正在通過創新和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重塑礦業形象。同時,中國國際礦業大會至今已成功舉辦20屆,在天津落戶也已有11年。這屆大會以“高質量發展,為了全球礦業共同未來”為主題,旨在踐行習近平主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凝聚全球礦業攜手發展、共創美好未來的共識。大會獲得阿根廷、馬里、蒙古、蘇丹、蘇里南、贊比亞等國家礦業主管部門、協辦方及國內外相關機構、礦業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參與。
“在這個進程中,中國礦業需要不斷加強與國際礦業同行的交流與合作,與大家一道,共同努力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貢獻。”中國礦業聯合會會長彭齊鳴表示。
“當前,我們正在全力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深度融合‘一帶一路’建設,加快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和改革開放先行區,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天津市市長張國清表示。
共贏、綠色——為全球礦業增添新動能
凌月明指出,當前世界經濟風險有所上升,國際貿易投資放緩,保護主義負面影響加大,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為此,要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培育礦業發展新動能。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礦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機器人、數字化、新材料的先進制造技術與礦業交叉融合,推動全球礦業向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轉型,為全球礦業增添了新動能。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以清潔高效可持續為目標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對礦產資源需求產生了結構性變化。
“中國愿攜手各國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工程,持續推進礦業領域深化改革開放,實現共贏共享。”凌月明指出,“我們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積極促進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礦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凌月明表示:“我們倡導共商共建共享和多邊主義,不斷擴大礦業領域對外開放,加強地質礦產領域的國際合作。我們取消特殊煤種開采、石墨開采、稀土冶煉分離、鎢冶煉外資限制,取消禁止外商投資鉬、錫、銻、螢石勘查開采,取消了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限于合資、合作的規定,取消禁止外商投資放射性礦產冶煉加工與核燃料生產的規定;我們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海底管理局國際海底礦產資源開發規章,與東盟成立中國一東盟地學合作中心,推進‘一帶一路’地質礦產國際合作,開展沿線國家的礦產資源潛力評價、衛星遙感解譯等工作,服務當地經濟與長遠發展。”
在綠色礦山方面,凌月明明確,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妥善處理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大力推廣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同時,要不斷加強礦山生態修復,進一步明確生態保護要求,強化礦業權人主體責任,妥善處理歷史遺留的礦山環境問題,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此外,自然資源部還將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重塑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據介紹,該部已著手對《礦產資源法》的修訂起草工作,將全面推進礦業權公開競爭出讓,嚴格限制協議出讓,更加充分的保護礦業權人合法權益,更加平等的對待國內外各類市場主體。年內,一批優化礦產資源行政審批制度和流程、有序放開油氣勘查開采市場、調整中央和地方礦業權審批權限等重大改革措施將推出,對企業依法依規開展礦產資源勘探開發的激勵機制將不斷完善,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工作將被整合,礦產資源儲量定期調查評價制度也將建立。
理解、尊重——中智在雙邊關系中道路一致
開幕式上,智利駐華大使路易斯·施密特(Luis Schmidt)表示,長期以來,礦業一直是智利最重要的經濟活動,占智利國內生產總值的10%,并且是最具外資吸引力的領域(占總投資額的30%以上)。其礦業優勢不僅限于銅,還包括錸、天然硝酸鹽、鋰和碘。2018年,智利銅產量580萬噸,占世界產量的27%。智利目前仍然是銅的最大生產國。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銅進口國,占全球需求的三分之一,而智利則是世界上最大的銅生產國。中國和智利之間礦業的淵源是基于廣泛而多樣的政治,文化和經濟商業關系,核心原則是共享、相互理解和互惠互利。雖然國土、人口以及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的相對權重不同,中智兩國現在已經基于不可分割的戰略伙伴地位定義了雙方新的關系。”路易斯·施密特表示,中國和智利在礦業領域建立了互惠互利的供需聯盟,其基礎是誠實,健康和長期的業務關系,該聯盟將為實現兩國人民共同繁榮的夢想作出貢獻。這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所倡導的,智利總統皮涅拉去年4月參加了一帶一路第二屆國際合作論壇,也表明了對此倡議的支持。2018年,智利對中國的銅出口額超過192億美元,同比增長32%。
美中之間的商業形勢導致智利銅出口價格出現波動,因此為避免失去銅出口在世界范圍的領導地位,智利必須提高大,中,小型采礦的生產率。“盡管如此,我國仍主張中美兩個世界大國應設法解決雙方的摩擦,這不僅對中美兩國至關重要,而且會影響世界的經濟增長。”路易斯·施密特表示。
同時,路易斯·施密特介紹,智利是一個對環境負責并致力于保護環境的國家。在礦業方面,智利持續推動綠色礦業的發展,并遵循COP25準則繼續努力促進與氣候變化和溫室效應的斗爭。智利礦業部將繼續通過尾礦處理,修復和再利用以及“綠色采礦臺”來促進可持續發展,其目標是,在循環經濟,水資源管理,能源和殘留物方面建立核心準則。此外,智利對于礦業發展制定了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和開發計劃,這些計劃符合社區和環境在內的最高安全和關懷標準。該開發計劃可以保障盡在已探明儲量的基礎上,不包括已發現但未量化的儲量,智利礦業可以穩定生產至少一百年的時間。
“中智兩國在互惠互利的雙邊關系中道路一致,這符合兩國國計民生的共同利益。在這個過程中,礦業將對建立我們所有人都渴望的未來起決定性作用。”路易斯·施密特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