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總則
1.1編制目的和依據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機制,做好全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工作,最大限度減緩大氣污染程度,降低重污染天氣造成的危害,保護公眾身體健康,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江蘇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國務院關于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和《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編制本預案。
1.2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重污染天氣的預警、控制和應急處置工作。
1.3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加強空氣質量監測和大氣污染源監控,建立重污染天氣風險防范體系,積極預警、及時控制、消除隱患,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盡可能減輕重污染天氣造成的影響和損失,最大程度地保障公眾健康。
(2)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在市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堅持屬地管理為主,建立健全分級負責、條塊結合的應急管理體制,實行分級響應,充分發揮轄市、區人民政府作用。
(3)科學預警,積極響應。及時準確把握空氣質量和氣象條件的變化情況,科學預警并及時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積極做好應對重污染天氣的技術準備,加強培訓和演練,整合監測網絡,提高預警及響應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4)部門聯動,社會參與。建立健全部門聯動、信息共享機制,提高聯防聯控和快速反應能力。充分發揮各部門專業優勢,采取準確、有效的應對措施。積極倡導公眾參與,提高社會參與程度。
1.4預案體系
常州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體系由本預案、轄市(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市有關部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方案)以及應急減排項目清單、企業事業單位重污染天氣應急方案、重大活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等組成。
2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
2.1市應急指揮機構
市人民政府成立市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市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指揮全市重污染天氣預警和應急處置工作。市應急指揮部由分管副市長任總指揮,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市氣象局局長任副總指揮,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與城鄉建設局、市城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管理局、市級機關事務管理局和市氣象局等單位為成員單位。成員單位根據處置需要適時予以調整。各成員單位確定一名職能處室負責人為聯絡員。
2.2日常工作機構
市應急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辦公室設在市生態環境局,主任由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兼任。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主要職責:
(1)貫徹落實市應急指揮部的規定和決定。
(2)負責重污染天氣信息的接報和處理,提出確定預警和響應等級的建議,及時向市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通報有關情況,按規定向上級部門報告相關信息。
(3)跟蹤事態變化和應對情況,負責發布、調整和解除預警信息。
(4)具體負責組織協調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工作,聯系各成員單位對其履行預案規定的職責情況進行指導、督促和檢查。
(5)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組建重污染天氣預警和處置專家組。組織專家對重污染天氣信息進行會商研判,為市應急指揮部決策提供依據。
(6)負責編制、修訂、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組織做好相關培訓、演練工作。
(7)做好重污染天氣新聞發布和輿情處置工作。
(8)完成市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2.3主要成員單位職責
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負責重污染天氣預警應急宣傳報道工作,協調各級政府網站、廣播電臺、電視臺、報刊等新聞媒體,做好重污染天氣預防的宣傳、信息發布和新聞報道等工作。
市發改委:會同市工信局、生態環境局負責指導各轄市、區制定不同預警等級下的能源保障方案。在應急預案啟動實施期間,負責指導、督促各轄市區開展能源保障工作。
市教育局:負責制定實施教育系統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方案;指導和督促各轄市區做好重污染天氣發生時中小學校、幼兒園課時管理及學生健康防護工作。及時匯總各轄市區中小學校停課等措施落實情況,并向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告。
市工信局:負責制定實施全市重點企業不同預警等級下的限停產應急工作方案;會同市生態環境局指導各轄市區確定在不同預警等級下需要降低生產負荷(限產)和停產的工業企業名單,督促各轄市區按啟動的應急響應等級對應急管控名單企業實施限產、停產措施;負責協調通信運營企業為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工作做好通訊保障;在應急預案啟動實施期間,對相關企業限產、停產措施落實情況開展抽查,匯總各轄市區限產、停產及對工業生產造成的影響情況,并向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告。
市公安局:負責制定實施重污染天氣機動車限行方案,指導和督促各轄市區組織實施機動車限行措施;會同市應急管理局督促落實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措施;做好重污染天氣時的社會治安工作。及時匯總高速道路受影響情況及執法監督情況,并向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告。
市財政局:負責落實重污染天氣預警與應急工作所需市級經費保障。
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日常工作;負責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會同市氣象局建立重污染天氣預警會商制度,做好重污染天氣預警及信息發布工作;指導和督促各轄市區加強工業企業環境監管和秸稈禁燒工作。及時匯總各轄市區、各部門相關工作情況。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制定城市建筑工地以及混凝土攪拌站揚塵控制應急工作方案;指導和督促各轄市區落實各類房屋建設、拆遷、市政工程工地以及混凝土攪拌站揚塵污染防控措施;指導和督促各轄市區落實非道路移動機械重污染天氣應急措施;督促各轄市區動態調整城市建筑、拆遷工地以及混凝土攪拌站管理名單,匯總相關名單并上報。及時匯總應急期間強化城市建筑工地管理的情況,評估重污染天氣對建設領域造成的影響,并向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告。
市城管局:負責制定重污染天氣道路揚塵和渣土運輸處置揚塵控制應急工作方案;指導和督促各轄市區落實道路揚塵和渣土運輸處置揚塵污染防控措施,加強道路機械化清掃(沖洗)保潔作業;加強露天食品燒烤監管,禁止露天焚燒垃圾和雜物;及時匯總應急期間各轄市區強化道路機械化清掃(沖洗)保潔作業和渣土運輸處置等情況,并向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告。
市交通運輸局:負責指導和督促各轄市區落實交通行業重污染天氣應急措施;負責制定交通工程工地、港口碼頭揚塵控制應急工作方案;指導和督促各轄市區落實非道路移動機械重污染天氣應急措施;指導和督促各轄市區落實公共交通應急保障以及交通工程工地、港口碼頭揚塵污染防控措施工作,建立并動態調整交通工程工地、港口碼頭管理名單;協助公安部門做好道路交通管控。及時匯總應急期間客貨運輸、港口、碼頭、機場受影響情況,評估重污染天氣對交通造成的影響,并向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告。
市水利局:負責制定重污染天氣水利工程工地揚塵控制應急工作方案;指導和督促各轄市區落實水利工程工地施工揚塵污染防控措施,建立并動態調整工地管理名單。
市農業農村局:負責指導和督促各轄市區落實農業重污染天氣應急措施;指導和督促各轄市區落實非道路移動機械重污染天氣應急措施;負責協同市生態環境局開展秸稈禁燒督查;指導和督促各轄市區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工作。
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負責指導和督促廣播電臺、電視臺做好預警信息發布工作;通過廣播電臺、電視臺加強重污染天氣應急期間大氣污染防治宣傳教育,大力宣傳健康防護知識,引導社會、公眾正確認識并積極參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負責制定重污染天氣公眾健康防護及醫療保障工作方案;指導重污染天氣引發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及時統計報告與重污染天氣有關的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及兒科相關疾病異常發病和診療情況;與市生態環境、氣象等部門聯合開展評估重污染天氣相關的健康影響與疾病負擔,并向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告。
市應急管理局:會同市交通運輸、公安、消防等有關部門做好危險化學品企業的生產、經營、儲存、使用過程中的安全生產工作;指導和督促各轄市區做好重點污染企業停產、限產時的安全生產工作;協同市公安部門指導和督促各轄市區實施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措施。
市級機關事務管理局:負責制定重污染天氣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公務用車應急工作方案,指導和督促各轄市區落實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公車限行措施。
市氣象局:負責氣象條件監測、預報及信息發布工作;會同市生態環境局做好重污染天氣預警及信息發布工作;根據天氣空域條件適時組織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2.4轄市(區)人民政府職責
各轄市(區)人民政府成立相應的應急指揮機構,負責組織編制當地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結合當地實際開展重污染天氣監測,按照上級預警信息和當地預案要求做好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定期更新應急減排項目清單。每年9月份,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將本行政區域內的應急減排項目清單報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備案。各轄市(區)人民政府應向社會公開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以及應急減排項目清單,公布舉報電話、網絡舉報途徑等,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監督。
2.5專家組
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根據應急處置工作需要,聘請環境監測、氣象、大氣環境等方面專家成立市重污染天氣預警和處置專家組(以下簡稱專家組)。專家組主要職責:
(1)對重污染天氣的監測預警、發展趨勢、處置措施等給予咨詢評估、技術支持和決策建議。
(2)參與應急預案的編制、修訂工作。
(3)參與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工作及效果的總結評估,提出改進完善建議。
(4)完成市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事項。
2.6企業事業單位、媒體職責及公眾義務
(1)排放大氣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應加強大氣污染防治設施的管理和維護,自覺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列入應急減排清單的企業,應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并報當地生態環境、工信等部門備案,在應急響應啟動時,按當地應急指揮機構要求,采取減排、限排、提高大氣污染物處理效率等應急措施。
(2)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應制定工作制度和實施方案,按要求統一、及時刊發預警信息,為公眾提供健康防護和出行建議。
(3)公眾在收到預警信息后,應自覺參與應急行動,遵守機動車限行、禁燃禁燒等規定,減少生活源大氣污染物排放。易感人群應積極采取健康防護措施,避免戶外運動。
3監測和預警
3.1監測
市生態環境局和市氣象局的監測機構,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實施空氣質量和氣象條件監測,及時掌握環境空氣質量信息和氣象條件信息。
3.2會商研判
生態環境部門與氣象部門建立會商機制,制定會商細則,明確會商方式、信息交流和共享等內容。
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接到生態環境、氣象監測機構預測空氣質量將達到預警等級的報告后,立即組織環境監測、氣象、大氣環境等有關專家進行會商、研判,綜合分析是否需要發布預警信息。
3.3預警
3.3.1預警級別
根據生態環境部《關于推進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修訂工作的指導意見》等,綜合考慮污染程度進行預警響應分級,將預警從低到高依次分為Ⅲ、Ⅱ、Ⅰ三個級別,分別用黃色、橙色、紅色標示,紅色預警為最高級別。
黃色預警:預測未來48小時設區市空氣質量指數(AQI)均值達到200以上,或監測到設區市SO2小時濃度達到500微克/立方米以上,且未達到高級別預警條件。
橙色預警:預測未來72小時設區市空氣質量指數(AQI)均值達到200以上,或監測到設區市SO2小時濃度達到650微克/立方米以上,且未達到高級別預警條件。
紅色預警:預測未來96小時設區市空氣質量指數(AQI)均值達到200以上,或預測未來24小時設區市空氣質量指數(AQI)均值達到450以上,或監測到設區市SO2小時濃度達到800微克/立方米以上。
可跨自然日計算未來24小時、48小時、72小時、96小時。當預測發生前后兩次重污染過程,且間隔時間未達到解除預警條件時,應按一次重污染過程計算,從高級別啟動預警。
3.3.2預警啟動和解除
(1)預警啟動。
當預測到未來空氣質量達到上述預警條件時,市應急指揮辦公室應提前發布該市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預警信息發送至應急響應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和市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并同時向媒體和公眾發布信息。
預警信息應明確預警級別、啟動時間、應急響應區域、應急響應級別等內容。黃色預警,啟動Ⅲ級應急響應措施;橙色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措施;紅色預警,啟動Ⅰ級應急響應措施。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或特殊季節空氣質量管控期間,根據上級要求,可提高應急響應級別。
收到市應急指揮辦公室發布的預警信息后,各轄市區人民政府應在3小時內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響應措施。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可依據當地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啟動更高級別的應急響應措施。
(2)預警信息審簽。
預警信息遵循高等級優先的原則,實行嚴格的審簽制度。根據空氣質量預測結果,形成預警信息發布建議,按以下程序審簽:
黃色預警信息由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批準后發布;
橙色預警信息由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批準后發布;
紅色預警信息由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審核,報請指揮部總指揮批準后發布。
(3)預警信息調整與解除。
預警信息發布后,應保持滾動播報,并根據新的預測監測結果及時調整預警級別。
當重污染天氣加重時,高等級預警發布后,低等級預警自動解除;當重污染天氣好轉時,由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及時調整相應的預警等級。
當全市空氣質量改善到黃色預警啟動標準以下,且預測未來36小時空氣質量保持或好轉,由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請此次重污染天氣過程中最高等級預警批準人批準解除預警。
(4)預警方式。
預警信息的發布、調整和解除,可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通信、信息網絡等方式進行。
4應急響應
4.1響應程序
預警信息發布后,各轄市區人民政府組織實施應急響應措施,市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按各自職責指導應急響應城市做好應對工作。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加強與氣象部門會商,分析空氣質量變化情況,做好監測預測工作;根據實際情況組織相關部門、專家對各轄市區應急響應執行情況、效果及重污染天氣發展趨勢等進行研判和分析,及時補充完善應對措施。必要時,氣象部門根據天氣條件組織人工增雨作業,緩解重污染天氣狀況。
4.2響應措施
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可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嚴于本預案要求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措施。Ⅲ級、Ⅱ級、Ⅰ級應急響應措施的減排比例,原則上分別不低于30%、40%、50%。
4.2.1Ⅲ級應急響應措施
(1)健康防護措施。
提醒兒童、孕婦、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易感人群留在室內;
中小學和幼兒園停止體育課及戶外活動;
一般人群應避免戶外活動,戶外作業者應開展防護。
(2)建議性污染減排措施。
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減少小汽車上路行駛;
駐車時及時熄火,減少車輛原地怠速運行時間;
倡導公眾節約用電;
燃煤企業使用硫分低于0.7%、灰分低于15%的優質煤炭,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
積極利用區外來電,嚴格執行綠色節能調度;火電機組中,天然氣電廠和超低排放燃煤電廠優先發電;超低排放燃煤電廠在滿足區域供電平衡和熱力供應的前提下,煤耗低的機組優先發電。
(3)強制性污染減排措施。
在保障城市正常運轉的前提下,加大對燃煤鍋爐、施工場地、機動車排放、工業企業等重點大氣污染源的執法檢查頻次,確保其大氣污染物達標排放;
根據各轄市區的Ⅲ級應急減排項目清單,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對鑄造、水泥、鋼鐵、有色、石化、化工等重點排污單位有計劃地實施限產或停產,限產優先采用部分生產線停產的方式實現;
工業企業不得開停車作業與檢修放空作業,船舶修造企業暫停露天噴涂作業;
停止爆破、破碎、建筑物拆除、無封閉混凝土攪拌作業,停止室外工地噴涂粉刷、護坡噴漿作業;
除民生保障項目以外,施工工地的土方開挖、路面開挖、路面洗刨、土方運輸、樓層垃圾清掃作業以及粉碎、切割、鋸刨等機械作業暫停;
加大施工工地灑水降塵頻次,對施工工地出入口道路實施沖洗,對裸露地面、物料堆場以及停工工地等加強遮蓋;
易產生揚塵污染的干散貨碼頭、堆場停止作業,并做好場地灑水降塵工作;
散裝建筑材料、建筑垃圾、渣土、沙石運輸車輛禁止上路行駛;
加大道路機械化清掃(沖洗)保潔頻次和作業范圍;
嚴格落實農作物秸稈及雜物禁燒措施;
禁止露天燒烤;
禁止煙花爆竹燃放。
4.2.2Ⅱ級應急響應措施
(1)健康防護措施。
兒童、孕婦、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易感人群應當留在室內;
停止露天體育比賽活動及其他露天舉辦的群體性活動;
學校和幼兒園停止戶外活動;
一般人群應避免戶外活動,戶外作業者應開展防護并縮短戶外作業時間。
(2)建議性污染減排措施。
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公共交通管理部門加大公共交通運力保障;
駐車時及時熄火,減少車輛原地怠速運行時間;
倡導公眾節約用電;
燃煤企業使用硫分低于0.7%、灰分低于15%的優質煤炭,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
(3)強制性污染減排措施。
加大對燃煤鍋爐、施工場地、機動車排放、工業企業等重點大氣污染源的執法檢查頻次,確保其污染防治設施高效運轉;
根據各轄市區的Ⅱ級應急減排項目清單,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對鑄造、水泥、鋼鐵、有色、石化、化工、電力等重點排污單位有計劃地實施限產或停產,限產優先采用部分生產線停產的方式實現;
積極利用區外來電,嚴格執行綠色節能調度;火電機組中,天然氣電廠和超低排放燃煤電廠優先發電;超低排放燃煤電廠在滿足區域供電平衡和熱力供應的前提下,煤耗低的機組優先發電;
工業企業不得開停車作業與檢修放空作業,船舶修造、汽車維修企業暫停噴涂作業;
停止爆破、破碎、無封閉混凝土攪拌作業,停止室外工地噴涂粉刷、護坡噴漿作業;
除民生保障項目以外,其他露天拆除、施工工地作業暫停(對工藝要求需混凝土連續澆筑可正常進行);
加大施工工地灑水降塵頻次,對施工工地出入口道路實施沖洗,對裸露地面、物料堆場以及停工工地等加強遮蓋;
產生揚塵污染的干散貨碼頭、堆場停止作業,并做好場地灑水降塵工作;
鋼鐵、建材、焦化、鑄造、有色、電力、化工、礦山等重點用車企業不得允許運輸車輛進出廠(保證安全生產運行的達到國Ⅴ及以上排放標準的車輛除外);
運輸散裝物料、煤、焦、渣、沙石和土方等運輸車輛全部禁行;
燃油工程機械全部停用,燃油港作機械、農業機械(農作物搶收搶種期間除外)、林業機械、園林機械停用50%;
港口集疏運車輛禁止進出港區(運輸民生保障物資,以及為外貿貨物、進出境旅客提供港口集疏運服務的達到國Ⅴ及以上排放標準的車輛除外);
加大道路機械化清掃(沖洗)保潔頻次和作業范圍;
嚴格落實農作物秸稈及雜物禁燒措施;
禁止露天燒烤;
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4.2.3Ⅰ級應急響應措施
(1)健康防護措施。
兒童、孕婦、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易感人群留在室內;
學校和幼兒園停止戶外活動,中小學和幼兒園必要時可以臨時停課;
停止所有戶外大型活動;
一般人群應避免戶外活動,戶外作業者臨時停止戶外作業。
(2)建議性污染減排措施。
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公共交通管理部門加大公共交通運力保障;
駐車時及時熄火,減少車輛原地怠速運行時間;
倡導公眾節約用電。
(3)強制性污染減排措施。
加大對燃煤鍋爐、施工場地、機動車排放、工業企業等重點大氣污染源的執法檢查頻次,確保其污染防治設施高效運轉;
根據各轄市區的I級應急減排項目清單,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對鑄造、水泥、鋼鐵、有色、石化、化工、電力、醫藥、焦化、玻璃等重點排污單位有計劃地實施限產或停產,限產優先采用部分生產線停產的方式實現;
積極利用區外來電,嚴格執行綠色節能調度;火電機組中,天然氣電廠和超低排放燃煤電廠優先發電;超低排放燃煤電廠在滿足區域供電平衡和熱力供應的前提下,煤耗低的機組優先發電;
燃煤企業使用硫分低于0.7%、灰分低于15%的優質煤炭,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
工業企業不得開停車作業與檢修放空作業,汽車制造、家具制造、船舶修造、印刷包裝、汽車維修等行業暫停使用涂料、油墨;
停止爆破、破碎、無封閉混凝土攪拌作業,停止室外工地噴涂粉刷、護坡噴漿作業;
一切露天拆除、施工工地作業暫停(對工藝要求需混凝土連續澆筑可正常進行);
加大施工工地灑水降塵頻次,對施工工地出入口道路實施沖洗,對裸露地面、物料堆場以及停工工地等加強遮蓋;
產生揚塵污染的干散貨碼頭、堆場停止作業,并做好場地灑水降塵工作;
鋼鐵、建材、焦化、鑄造、有色、電力、化工、礦山等重點用車企業不得允許運輸車輛進出廠(保證安全生產運行的達到國Ⅴ及以上排放標準的車輛除外);
運輸散裝物料、煤、焦、渣、沙石和土方等運輸車輛全部禁行;
燃油工程機械、港作機械、農業機械(農作物搶收搶種期間除外)、林業機械、園林機械全部停用;
港口集疏運車輛禁止進出港區(運輸民生保障物資,以及為外貿貨物、進出境旅客提供港口集疏運服務的達到國Ⅴ及以上排放標準的車輛除外);
加大道路機械化清掃(沖洗)保潔頻次和作業范圍;
城區禁行柴油貨車,過境柴油貨車繞行疏導;
200總噸以下的干散貨船、單殼化學品船、600噸載重以上的單殼油船停駛;
嚴格落實農作物秸稈及雜物禁燒措施;
禁止露天燒烤;
禁止煙花爆竹燃放。
5應急豁免
根據省大氣辦《關于印發江蘇省秋冬季錯峰生產及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停限產豁免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蘇大氣辦﹝2018﹞9號)文件規定,污染治理水平國內領先、穩定達到超低排放限值的企業或生產線,以及保障城市正常運行和居民基本生活的企業或生產線,免予執行應急停產等管控措施。相關名單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和行業監督。
6應急終止
6.1應急終止條件
預警解除后,經市應急指揮部批準,終止應急響應。
6.2善后處置
(1)市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及各轄市、區在應急終止后24小時內將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工作總結報送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2)由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組織開展應急過程的調查評價。
(3)根據應急處置總結報告和應急過程評價,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組織對本預案進行評估,并適時修訂。
7信息報送
7.1信息報送要求
各轄市、區在本轄區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后1小時內報告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最遲不超過3小時。
市級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發布后,市應急指揮部應立即報市政府備案,1小時內報告省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最遲不超過3小時;橙色、紅色預警信息發布后,市政府及時報告省政府。
市級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發布后,市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及各轄市、區及時向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送重污染天氣預警響應措施落實情況。
7.2信息報送內容
重污染天氣信息報告分為初報、續報、終報,初報應包括預警級別、主要污染物、啟動響應時間、采取的應急措施等內容;續報在初報后每天報送,內容包括預警級別變化情況、采取的應急措施和取得的效果等;終報在預警解除后報送,內容包括應急響應終止情況、采取的應急響應措施效果評估情況等。
8保障措施
8.1資金保障
財政部門在相應專項資金中優先保障重污染天氣應急技術支持和應急演練等工作經費,重點支持空氣質量監測網絡、氣象觀測系統、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系統和信息發布平臺、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系統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運行和維護。
8.2通信與信息保障
市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建立和完善應急指揮和預警系統,配備必要的有線、無線通信器材,確保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和各成員單位的聯絡暢通。
8.3物資裝備保障
市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根據各自的職能與分工,配備種類齊全、數量充足的應急儀器、車輛和防護器材等硬件裝備,進行日常管理和維護保養,保持良好工作狀態。
8.4應急科技保障
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加強應急專家隊伍建設,加快建立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體系和市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系統,與市應急平臺、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自動監測及市氣象局天氣預報等系統聯網,充分利用無線和衛星通信系統等先進科技手段,加強對重污染天氣的監測分析和指揮協調能力。
8.5人力資源保障
市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應明確專人負責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提高應對重污染天氣的組織、協調、實施和監管的能力,保證預警和響應工作的落實。
9監督管理
9.1預案演練
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定期或不定期組織重污染天氣應急演練,切實提高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各轄市區、市各相關部門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本地區本部門重污染天氣應急演練。
9.2應急能力評估
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對各轄市區應急機構的設置情況、人員培訓與考核情況、應急監測裝備和經費管理與使用情況等實施監督、檢查和評估。
10責任與獎懲
監察機關加大對各轄市區、各部門應急響應措施的督查力度,對未做好應急響應工作的地區和部門,按有關制度進行問責;對于未按規定履行職責,犯有失職、瀆職行為的人員,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對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對在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工作中反應迅速、措施妥當、貢獻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給予表揚。
11附則
11.1名詞解釋
重污染天氣是指在不利氣象條件下,由于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揚塵、大面積秸稈焚燒等污染物排放而發生在較大區域的累積性大氣污染。因沙塵造成的重污染天氣,參照沙塵天氣相關要求執行,不納入應急預案范疇。
11.2預案管理
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本預案的編制、解釋和日常管理,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組織修訂、更新。
各轄市、區人民政府應參照本預案,制定本地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及應急減排項目名單。各轄市區生態環境部門牽頭制定本地區重點大氣污染源名單,各轄市區能源部門牽頭制定本地區重點燃煤企業名單,各轄市區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牽頭制定本地區工業企業應急減排項目清單,每年(9月)更新一次。各轄市區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牽頭制定本地區施工工地應急減排項目清單,每半年(3月、9月)更新一次。
11.3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附件:重點行業減排措施參考
一、鋼鐵企業
Ⅲ級減排措施:燒結、球團工序限產30%,加強無組織廢氣治理和料場保濕抑塵,暫停運輸車輛進出廠。
Ⅱ級減排措施:燒結、球團工序限產50%,加強無組織廢氣治理和料場保濕抑塵,暫停運輸車輛進出廠。
Ⅰ級減排措施:燒結、球團、扎鋼工序以及石灰窯全部停產,加強無組織廢氣治理和料場保濕抑塵,暫停運輸車輛進出廠。
二、焦化企業
延長焦爐結焦時間,加強無組織廢氣治理和料場保濕抑塵,暫停運輸車輛進出廠。
三、水泥企業
停產,加強料場保濕抑塵,暫停運輸車輛進出廠。
四、鑄造企業
停產,加強料場保濕抑塵,暫停運輸車輛進出廠。
五、石化企業
調整運行裝置的加工量,減少生產負荷;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優先停用工藝流程末端的裝置,并保障對裝置啟停非正常工況尾氣的火炬焚燒;根據加工量降低水平,降低原料及產品的裝卸和存儲量,減少車輛運輸頻次;加強治污設施運行維護,增加對動靜密封點、儲罐、廢水處理設施的巡檢頻次,嚴控無組織排放;增加廠區內道路保潔頻次。
六、涂料制造企業
停產,加強各類罐體的密閉,加強VOCs治理設施的運行維護,暫停運輸車輛進出廠。
七、塑料制品企業
停產,加強VOCs治理設施的運行維護,暫停運輸車輛進出廠。
八、汽車制造企業
涂裝車間限產或停產,裝焊、總裝車間停產,加強VOCs治理設施的運行維護,減少車輛運輸頻次,增加廠區內道路保潔頻次。
九、家具制造企業
機加工、涂裝工序限產或停產,膠粘、貼面工序停產,加強除塵、VOCs治理設施的運行維護,減少車輛運輸頻次,增加廠區內道路保潔頻次。
十、包裝印刷企業
印刷機、膠裝機、覆膜機等限產或停產,加強VOCs治理設施的運行維護,減少車輛運輸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