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供需兩端影響下鐵礦石等黑色商品價格階段性上漲。面對價格風險,專家直言,油脂油料和化工等行業,大部分企業都進行了套保,與之相比,鋼鐵行業的規模還有些差距,可借鑒油脂油料和化工企業的“現身說法”,增強相應的風險意識和管理水平,主動積極參與期貨市場避險。
A礦石累庫預期已被證偽
“春節后,鐵礦石價格經歷了先跌后漲的過程,且波動大于其他黑色系品種,主要是市場對礦石的預期差異較大。疫情暴發后,產業鏈認為鋼廠會大幅減少產量,帶來導致鐵礦石需求規模下滑。”光大期貨研究所黑色研究總監邱躍成介紹,從現實來看,鋼廠減產主要通過調節廢鋼的加入比例來實現,其對鐵水產量的影響并沒有預期大。
期貨日報記者發現,鋼材產量確實出現下降,但這更多的是長流程鋼廠減少廢鋼用量以及短流程鋼廠大面積停產所致,長流程鋼廠高爐減產力度并不明顯,鐵礦石需求下降幅度也并不大。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我國粗鋼、生鐵和鋼材產量分別為15470萬噸、13234萬噸和16713萬噸,同比分別增長3.1%、增長3.1%和下降3.4%。與此同時,粗鋼、生鐵和鋼材日均產量分別為257.83萬噸、220.57萬噸和278.55萬噸,較去年12月分別下降5.15%、增長1.96%和下降17.23%。粗鋼和鋼材日均產量均下降,但生鐵產量增加,鋼廠對鐵礦石的需求仍維持在較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供應端,受巴西雨季、澳洲颶風影響,今年一季度,澳洲、巴西鐵礦石發貨量都低于去年同期。據我的鋼鐵網的統計數據,截至3月8日,澳洲發往中國的量減少1350萬噸,巴西發往中國的量減少1878萬噸。然而,受疫情影響,今年國內礦山復工時間延后,鋼廠對進口礦的資源配比反而有一定提升。
春節后,港口鐵礦石庫存持續下降,截至3月13日,國內45個港口的鐵礦石庫存總量為1.19億噸,連續5周下降,創出去年9月下旬以來的新低,僅高出去年7月的近4年500萬噸。另外,64家樣本鋼廠燒結礦庫存為1537萬噸,較前一周增加27萬噸,但也處于歷史低位。
“節后鐵礦石供需雙降,且供應下降幅度大于需求下降幅度,以至于鋼廠庫存與港口庫存收縮,累庫預期被證偽,2月鐵礦石走勢更多是對節后深度下挫的修復性回漲。”國泰君安期貨鐵礦石研究員馬亮說。
事實上,進入3月,雖然疫情在海外蔓延,但黑色系基本是國內獨立定價,受外圍市場影響極小,隨著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終端復工進度不斷提速,市場樂觀情緒升溫。近期,國家大基建投資相關政策發布,部分市場人士認為,短期鋼材市場的高庫存并不會對去庫進程中的價格上漲構成阻礙,其看好遠期鋼材和鐵礦石價格。
B礦價“虛火旺”持不同看法
節后,原油、農產品等大宗商品普遍下跌,黑色系品種則在節后首個交易日深挫后轉而修復上漲。直到近日,黑色系才有所回落。3月19日,鐵礦石2005合約盤中一度下跌超過4%。即便黑色系價格走勢符合基本面變化和專家預期,也有市場人士對此有不同解讀,認為疫情影響了工業生產、交通運輸,黑色系品種不跌反漲,有違“常識”。
不過,在業內專家看來,上述“常識”站不住腳,供需面的邏輯才是正道。馬亮認為,近期鐵礦石價格波動是由堅實的階段性基本面支持的。從供應端來看,2018年四大礦山增產周期基本結束,2019年四大礦山又分別遭遇了較嚴重的不可抗力,導致產量銳減,尤其是淡水河谷,生產遲遲無法有效恢復,鐵礦石市場供應一直維持偏緊狀態。從需求端來看,2018年年末全國限產措施開始放松,鋼廠對鐵礦石的需求高速增長,2019年我國生鐵產量同比增幅達到5.30%,且這種勢頭持續至今。鐵礦石市場供減需增,庫存不斷被消化,最新一期的港口庫存為1.19億噸,而2019年年初為1.43億噸。
鐵礦石價格是否虛高,取決于觀察視角。從海外市場或者其他商品價格普跌的情況看,鐵礦石價格確實比較堅挺。但從自身基本面看,鐵礦石價格仍處于合理范圍。其一,PB粉、金布巴粉現貨價格相對年前已經下跌10—20元/濕噸,期貨依舊貼水現貨。其二,相對于年前的供需格局,年后供應端的收縮比需求端的收縮更為嚴重,鐵礦石一直處于反季節去庫存通道,無論港口還是工廠,庫存均降至歷史低位。供需緊平衡的狀態下,很難說鐵礦石價格走勢脫離了基本面。“期貨價格向上修復的過程中,并未造成噸鋼利潤下降,利潤反而進一步擴張。根據測算,螺紋鋼20日生產毛利由年后的低點50元/噸增加到250元/噸,螺紋鋼2005合約盤面利潤由100元/噸增加到250元/噸。”永安期貨研究院副院長朱世偉說。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鋼廠專家也告訴期貨日報記者,由于黑色系除鐵礦石有新加坡掉期外,其他品種都沒有在海外上市的關聯品種,黑色系的價格表現更多反映的是國內供需。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企業復工復產節奏加快,加之政策層面不斷釋放寬松信息,強化了市場對后期需求回暖的預期。
另外,黑色系盤面顯示,目前,螺紋鋼價格較2月底上漲6.6%、鐵礦石上漲8.8%、焦炭上漲3.5%。螺紋鋼和鐵礦石盤面漲幅超過焦炭,且焦炭現貨價格下跌,可以說,3月,鋼廠無論是盤面利潤,還是現貨利潤,都較之前好轉。
眾所周知,各品種的價格走勢和利潤變動主要由其自身基本面決定。對于近兩年鋼材利潤的收縮,根本原因在于,鋼材產量在2019年大幅增長,緩解了2016年行業去產能以來供需持續緊平衡的問題,鋼廠2017—2018年的高利潤實際上是對供應緊張的反映,而隨著產量的釋放,供應缺口被填平,高利潤自然難以持續。簡單來說,鋼廠利潤的變化主要由供需關系決定,鋼材市場近兩年供應快速擴張,才是利潤收縮的根本原因。
C衍生品對沖經營風險
在市場價格波動劇烈、頻繁的背景下,鋼鐵產業鏈企業如何利用原料和成材的衍生品工具對沖風險?
相關市場專家介紹,節后,螺紋鋼和鐵礦石價格都是先跌后漲,目前二者盤面價格和節前差不多,現貨價格略低于節前,說明價格的絕對水平并不高。另外,庫存和價格并沒有確定的關聯性。現貨市場一直存在“買漲不買跌”的情況,價格上漲往往激發下游采購熱情,價格下跌反而導致下游觀望心理加重。最近的現貨市場,成交量不斷攀升,不存在價格上漲不利于庫存出清的問題。
“對于企業來說,目前黑色市場的情況反而給企業提供了一個基差交易的機會,邊際風險非常低。此外,這種結構性的交易機會為市場增加了額外的流動性,加快了庫存在工廠、貿易商和下游之間的轉移。”國內某鋼廠相關人士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在低利潤、低庫存運營時期,鋼廠在和貿易商以及礦山的博弈中,很多時候會陷入被動局面,原料和成品的期貨工具無疑提升了鋼廠規避風險、鎖定利潤的主動性。當然,由于企業在風險偏好、制度要求、專業能力等方面的差距,也不排除個別企業從套保走向投機的可能,但整體上,企業運用期貨進行套保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上述鋼廠相關人士提到,期貨盤面無論對鋼廠的原料采購,還是成材銷售,都起了明顯的指導作用。很多鋼廠在采購時已經開始嘗試甚至常態化基于大連盤面的基差點價交易,一些國際貿易商在和鋼廠的合作中,也正通過期貨盤面鎖定原料和成材價格,開展虛擬業務。總體來看,期貨工具在鋼廠的日常采購銷售活動中,變得越來越不可或缺。
對于鋼廠來說,面臨的最直接的風險敞口一是存貨貶值風險,二是原料采購風險。合理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品工具,可以幫助企業解決產品庫存高、原料供應緊張、價格波動大等問題。隨著近兩年黑色系金融屬性的增強和期現模式的結合,越來越多的鋼廠已經參與到期貨交易中來。
朱世偉介紹,鋼廠參與期貨市場的積極性正在逐步提高。鋼廠參與期貨交易的目的,主要是鎖定原料成本、鎖定銷售價格或者鎖定生產利潤。他認為,企業進行期貨套保,要根據自身的經營情況,考慮原料庫存、成品庫存、生產成本等方面。一般情況下,企業若存在成品銷售壓力或者原料采購需求,則需要考慮管理價格風險。但如果說企業現在的銷售或采購并沒有太大問題,那么并不一定非要采取保值的動作。就當前而言,建議企業考慮綜合的利潤水平以及自身的庫存水平,采用期貨或者期權工具參與投資保值。至于具體的套保策略,根據市場行情變化,視企業所在區域、鋼材品種等情況決定。
D巧借“他山之石”指導實踐
原料主要靠進口的問題在有色、油脂市場也一直存在,但得益于對期貨工具的合理利用,國內相關產業都獲得了更高的獨立性和話語權。例如,與鋼廠一樣,面臨上游原料壟斷局面的油脂油料產業就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據了解,國內植物油脂與粕類市場進口依賴度較高,特別是大豆,進口依存度超過80%。國內外大豆產業經歷了多年發展,產業鏈的企業結構、國際貿易、加工模式及企業風險管理理念都不斷更新。國內油廠在經歷了2004年和2008年的兩次“地震”后,認識和學會了使用期貨工具。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大豆價格跌幅近50%,國內大豆產業客戶利用期貨市場賣出保值,盈利15億元,彌補了現貨市場的虧損。2006—2008年,產業客戶的大豆持倉比例增長近50%,行業普遍利用期貨工具套保。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一季度棕櫚油消費量預計萎縮60萬—70萬噸,國內油脂價格一路走低。截至上周末,國內豆油商業庫存為150萬噸,較節前增長58%。在此情況下,很多企業將豆油、棕櫚油庫存通過期貨市場進行賣出保值。同時,通過賣出基差,對貿易商鎖定銷售價格,進一步防范市場大幅波動對企業經營造成的潛在風險。
部分企業人士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即使沒有疫情,公司也會根據已經定價的進口大豆數量,按照相應產品得率在期貨市場套保,并隨產品銷售節奏調整操作。將套保常態化的產業企業,因提前“布局”,面對近期油脂價格的大幅下跌,顯得更加泰然。
疫情期間,同在工業生產領域的石化企業同樣借助“期貨力量”保障運營。春節長假處于傳統淡季,上游煉化企業依舊開工,但終端生產人員復工延遲,加之物流遭遇瓶頸,生產和消費錯配,產品庫存逐步攀升,部分品種的庫存甚至創出歷史新高,裂解利潤大幅壓縮,煉化企業被動減產降負。中化石化銷售、道恩集團等化工產業鏈企業,前期就已通過期貨、遠期交易對沖敞口風險,提前在聚烯烴、聚酯、苯乙烯、瀝青、甲醇等產品上進行套保,現貨端采用跨商品和近遠期交易方式,降低疫情對市場價格和公司經營的影響。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與鋼鐵行業同為基建和房地產上游的水泥行業的生產數據。今年1—2月,全國水泥產量同比下降29.5%,而同期,粗鋼和生鐵產量均增長3.1%、鋼材產量下降3.4%。有分析稱,水泥產量數據反映的是當前實際需求,鋼鐵產量則承載著過多的未來預期。數據顯示,與2015年相比,2019年水泥產量下降0.4%。減產換來增效。2019年,水泥行業實現營業收入、利潤收入同比增長12.5%和19.6%,再創歷史紀錄,擺脫了行業的周期性宿命。
上述案例或許可以為鋼鐵行業發展轉型、對沖價格波動風險提供一種視角。
其實,在鋼材產業鏈上,不少企業在期現結合、規避風險方面做得風生水起。國內某大型鋼廠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按照目前的原料和成材基差結構,綜合鋼材庫存高企現狀,以及短期市場不確定和后期利潤相對中性的預期,企業可以進行遠月的利潤鎖定操作,對應的衍生工具不僅有期貨而且有期權,比如原料端運用鐵礦石場內期權工具,在市場回調時尋找機會,采用買入看漲期權和賣出虛值看跌期權相結合的策略。
此外,據了解,近期,受疫情影響,部分港口考慮暫停作業。淡水河谷發布公告稱,或于本周六起暫停馬來西亞物流中心的作業,至3月31日。馬來西亞物流中心2019年的鐵礦石發貨量為2370萬噸。有分析認為,此舉并不會對2020年全年的產銷造成太大影響,但可能導致一季度銷量下降80萬噸。無論如何,部分市場人士表示,企業應時刻關注疫情對國內及國外供需的影響,并主動開展衍生品套保等風險管理業務,助力行業順利渡過“疫情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