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年的歷練,如陳年老酒,褪去了稚氣,經久彌香。在任務攻關現場,總少不了王培章的身影,率先示范,揚起心中那面旗幟。
2006年10月,原水泥生產線改造氫氧化鈣生產線,身為維修組組長的王培章沖在了第一線,在狹窄空間氣割、焊接,筒內空氣渾濁,工作服濕透緊貼身,蜷縮著、半臥半躺,硬是堅持了十幾天,終于提前三天完成改造任務。改造中,他提出對氫氧化鈣工藝改造,調整螺旋軸葉片角度,在葉片上焊接合金刀頭,更換篩網材質等,提高臺時效率和產品各項指標,獲得張鋼創新職工稱號。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2011年11月,作風過硬、能力過硬的王培章被點名到廣順爐料廠搶修攻關,啃骨頭的硬仗開始了:數不清熬過多少個不眠夜,炎熱的夏天,窯面溫度高達50-60度,他多次在窯面搶修布料器;寒冬臘月,室外氣溫-15度,他在石灰倉外冒著寒風搶修提升機。2014年10月,被水浸淹后,爐窯準備恢復生產,窯底所有的設備重新安裝敷設。人手少、任務緊,王培章主動放棄節假日,加班加點歷時二十多天按時完成工作,并順利試車。
2018年10月,對礦屬機構進行調整,鏟運組原來2人的夜班崗位由1人承擔。王培章主動請纓,開啟了“看天”休息工作模式。針對現場多變狀況,他積極實施“定向行駛,區塊卡放”作業模式,在降低現場揚塵的同時,促進了現場文明安全生產。結合邊坡安全管理,注意作業現場采用“小幅升角”作業操作,維持現場的整體平整,對卸貨車輛的安全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隨著人員不斷減少,維修力量短缺日益顯現。“多面手”王培章夜間修車,主動上前,班后焊接,主動請戰。為節約油耗,王培章堅持靠前指揮,努力使車輛有序卡放,部分司機有抵觸,甚至暴力威脅,他不為所動,堅持原則,為現場的井然有序和油耗的降低做出突出貢獻。為改善生產環境,王培章提議用車隊廢舊儲水罐作為水箱,加裝管道泵,敷設水管500余米,并且在原料場地、上料倉、窯頂等揚塵點安裝噴淋設施,使生產環境大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