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該單位265㎡燒結機因生石灰下料不穩定等因素,燒結礦堿度穩定率遠低于內控標準。為進一步優化燒結機熔劑使用,提升人員操作及燒結礦質量,該單位技術人員通過對265㎡燒結機工藝及設備條件多次分析,最終確定了燒結工藝生產參數研究方向,并迅速組建以公司技術質量辦、冶金學院技術人員以及燒結工序技術人員共同參與的科研小組,著手開展實施以《生石灰消化控制與生產參數關系的研究》為科研項目的攻關活動。攻關伊始,針對不同原料及工藝條件下生產情況,科研組人員查閱大量文獻資料,重點分析、研究近年來國內外燒結礦質量研究動態,借鑒先進行業理論經驗,出臺了新的研究方向以及研究范圍,實時進行生產過程跟蹤。經過多次摸索試驗,對前期方案進行了再討論、再完善,最終確定了生石灰成分與燒結礦質量之間的關系、配料過程中生石灰下料穩定性研究、生石灰消化周期引起的混料加水及燒結礦質量之間變化關系三項重點研究內容以及指標要求,為試驗順利進行、項目方案準確定位做足了技術支撐。
在對“生石灰消化時間”研究過程中,該單位發現消化時間與混合料溫度、粒度,燒結機流量,燒結礦粒度存在較大關聯。技術人員根據燒結機參數變化,制定不同情況下生石灰及燃料配比,并將生石灰消化時間作為現場表觀測定的重點內容,在各燒結機配料崗位予以實施,促進燒結過程控制能力進一步提升。同時,該單位搶抓燒結機檢修時機,對原有給料機給料小倉進行修補與調整,全力確保生灰下料穩定;各工段堅持三級管控和微調控制方式,實時清理配料電子秤皮帶架積料,固化檢修期間給料機測量儀器體檢與校準修補,保證計量準確無誤,進一步穩定提升燒結礦堿度。
截至目前,該單位燒結礦堿度穩定率逐步提升,均值達到92.50%,燒結料層、垂直燒結速度、燒結機流量等重點指標均得到不同程度提升,并且穩定運行,為煉鐵工序高效冶煉注入新的動力。(彭元飛 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