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鋼集團漢鋼公司軋鋼廠棒線車間2#棒線主要生產φ12mm-φ16mm規格螺紋鋼,冷床上位于輸出端的靜齒條原設計基于水平面的角度為30°。鋼材在步進輸出過程中,移鋼機鏈條與鋼材接觸面小,摩擦力不足,不能將鋼材帶動,經常會出現“擱淺”現象。為提高鋼材收集效率,車間安排人員在冷床輸出口專門用鐵鉤鉤“掉隊”的鋼材,以確保整隊輸出,進入冷剪剪切,保證生產順行。
問題凸顯,上升至“瓶頸”。隨著軋制速度的提高,該區域員工的勞動強度也進一步增大,天氣逐漸炎熱,防暑工作也很緊迫,因該問題的存在,占用一個員工,使得本來人員就不足的班組顯得更加緊張,影響整體安排,影響班組戰斗力。
“蹲守”是為了更好的“出手”。為解決此問題,棒線車間管理人員主動在此“蹲守”,觀察每一把鋼的收集過鋼,將目光集中在“擱淺”鋼材的產生過程上。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及零部件圖紙尺寸,提出了將該區域的靜齒條末端坡度改大的思路,即由原來基于水平面的30°,改為目前的70°,通過車間論證后,決定實施改措施。
當機立斷,說干就干。棒線車間利用檢修換規格時間,對冷床上80根齒條進行了改動,耗時4小時。付出終有報,恢復生產后,大家齊聚該位置,用期待的目光搜集那意料之中的激動,果然不出所料,齒條送來的每一根鋼都被移鋼機鏈條“接走”,從此沒有了“掉隊”現象。該位置的崗位人員也獲得了“解放”,安排到其他更重要的崗位,精整區域收集效率可提升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