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宇 譚瑞
今年初以來,首鋼集團通鋼公司能源事業部聚焦極致效率、極致能效、極低成本、極優配置,大膽轉變思路,不斷摸索機組運行新模式,緊盯能源消耗的關鍵點,上下齊動、整體聯動,在確保氣體供需平衡和主線單位生產順穩的同時,努力降低用電消耗,取得了較好成績。
今年初,該部結合通鋼公司生產模式的改變,按照主線生產需求啟動了2套2萬立方米機組進行供給,這種供給方式氧氣供應有富余,造成了能源介質供應不均衡,增加生產成本。于是,該部大膽嘗試一個“2+1”(一套2萬立方米和一套1萬立方米)機組的供給方式,然而,嘗試運行一段時間后,受限于氮氣和氧氣的平衡,又不得不重新轉變回2套2萬立方米供給方式。
通鋼能源事業部部長蘇健說:“當時確實進行了初步嘗試,但遇到了一些困難,大家都認為最重要的還是保證生產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
進入8月份,嚴控內部成本,打破能源消耗制約壁壘,成為通鋼在復雜市場形勢下的“必答題”。通鋼能源事業部按照低消耗、低成本、高效率經營策略,決定再次嘗試優化制氧機組運行模式。
該公司能源事業部結合今年初“2+1”機組運行時的經驗,聯合各事業部開展攻關。
在外部管控方面,該部從轉變思想做起,向各事業部傳遞公司對能源介質攻關的重視程度,讓各級人員瞪起眼睛盯住成本,學會算細賬、算真賬,實現“隨時用”到“省著用”的轉變。同時,該部主動靠前服務,每天對各單位能源使用情況進行總結,根據生產模式平衡能源,要求各單位結合生產實際,深入推進能源精益管理,實現高效協同。
通鋼能源事業部生產經營室主任邱曉偉說:“作業區每個班都有一個統計表,對應本班的產出,統計每日電耗。我們科室根據生產實際,統計整體能源消耗情況,層層分析、逐步摸索,最后再根據機組運行情況進行優化,全力滿足生產需要。”
在內部管理方面,該公司制氧作業區開展了“精細調控,優化機組運行”攻關活動,與倒換制氧機組、無氧空耗的成本進行對比,選擇最優的生產模式,盡最大限度提高氧氣、氮氣產量和輸出量。
通鋼能源事業部制氧作業區山下站區運行班班長蓋竹春說:“以往都是只要主線單位有需求,我們就直接供應,沒有深入研究到底合不合理;現在是‘2+1’運行模式,需要我們根據自己的判斷和分析,去做精細的調整,對我們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
為此,該公司制氧作業區引導干部職工進一步轉變思想,增強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在優化操作上下真功夫,精細精準調整負荷,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判斷準確、操作無誤,確保整個系統穩定運行。
蘇健說:“目前看,我們‘2+1’運行模式取得了初步效果,在節省了用電消耗的同時,最關鍵的是增強了大家向管理要效益的信心,堅定了大家敢啃‘硬骨頭’的決心。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把想法變成做法,爭取在能源管理上挖出更大的效益。”
《中國冶金報》(2024年10月29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