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華為十五年前“孤注一擲”的深謀遠慮,或者說對自身發展壯大的絕對信心佩服之余,我還想到我們鋼鐵業的發展。經過了2013年到2016年鋼鐵行業“寒冬臘月”的劇烈震蕩,我們進入了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雖然安全環保大環境比較嚴峻,企業的成本也波動不斷,但總體來講,整個鋼鐵行業都得到了喘息。
那在,在減量化發展的大趨勢下,再過十年、再過二十年,我們陜鋼會不會遭遇利潤指標嚴重倒掛、鐵礦燃料有價無市、目標市場需求全無的極限生存情況呢?無論會不會出現,我認為未雨綢繆的假設一下進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如同陜鋼集團漢鋼公司在建設時期,主要領導力排眾議投入大量資金同步配置環保設備、推進工業體驗游項目,在當時的很多人看來,巨額的現場綠化投入、噸鋼近百元的環保設備運行費用簡直是在浪費,但在很短的時間后,國家嚴控鋼鐵行業污染物排放,部分鋼廠“手忙腳亂”停產整頓,漢鋼公司卻“高枕無憂”,甚至是在當前國家力推鋼鐵行業“超低排放”“超凈排放”之時,漢鋼公司也有條件穩扎穩打、逐項細化,不至于出現自亂陣腳的局面。
就企業極限生存情況的假設,我認為在當前我們就應該抓好三方面的謀劃:
一、通過引入的咨詢公司進一步規范企業管理、理順流程關系、強化服務意識和能力。縱觀國際國內優秀企業,他們專業的管理、高效的流程、精準的業務都少不了咨詢公司的身影。華為公司自1996年開始,歷年累計支付給各類咨詢公司的咨詢費高達幾十億美元,IBM、埃森哲、波士頓、普華永道、美世和合益、日立咨詢、日本豐田董事等咨詢公司或專家做出巨大的貢獻,促使華為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公司站到了世界的最高峰,對我們的實踐意義就是,要把已經引入的咨詢公司運用好,在管理優化、信息化建設、流程再造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二、結合實際情況,有規劃、有節奏的推進轉型升級,深化改革工作。在鋼鐵行業減量化發展的大趨勢下,轉型升級“轉什么”“升什么”,深化改革“改什么”“抓什么”是可能決定企業未來發展大勢的關鍵。陜鋼擁有全系列建筑用優質普碳鋼、合金鋼,在關天經濟圈、環漢中經濟圈、成渝經濟圈有較好的口碑和良好的市場效應,“轉”是要轉思想認識、轉工作態度、轉產品戰略,“升”是要升站位、升技術、升核心競爭力,“改”是要改觀念、改方法、改工作措施,“抓”是要抓痛點、抓矛盾點、抓風險點,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服務質量第一的理念,高端鋼鐵材料穩步提高的大戰略思維適應時代主流。
三、以超前的認識把人才的挖掘、培養、歷練放在與企業生產經營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未來企業的競爭終究是人才的競爭,在當前,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的人才梯隊是存在斷檔的,可以看到,無論是哪個企業,1975年至1985年的中青年人明顯偏少,如此就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如果不重視青年人才的培養,可能會在企業再發展五年、十年的時候出現“無人可用”的情況,因此,要立足長遠,從即刻起,利用各種機會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別具一格使用人才,以德為先考察人才,讓更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在自身的崗位上脫穎而出,走上更大的舞臺,并且通過自身的引導、帶動,讓更多的有想法、有潛力的的人才干出新成績。